俄乌冲突从2022年爆发以来,打得是天昏地暗,导弹满天飞。俄罗斯那边一口气扔了7000多枚各种导弹,把乌克兰的军事目标炸得七零八落。这场仗让全世界都看明白了:现代战争里,导弹就是硬通货,谁手里导弹多、用得巧,谁就占上风。有意思的是,俄罗斯不光用新家伙,还把一些老掉牙的防空导弹改装了一下,拿来打地面目标。这招挺接地气,成本低、效果也不赖。
中国这边呢,库存里还躺着差不多1万枚红旗2导弹。这玩意儿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早就不是防空主力了,很多人觉得扔了得了。可看了俄乌冲突这出戏,咱得琢磨琢磨:这1万枚红旗2真就没用了吗?尤其在收复台湾这么大事儿上,会不会还能派上大用场?
红旗2导弹,简称HQ-2,是中国当年仿制苏联S-75“德维纳”防空导弹搞出来的。说白了,就是冷战那会儿的产物,60年代开始装备部队,扛起了中国防空的大旗。这导弹射程25到45公里,战斗部195公斤重,用的是无线电指令制导,专门对付高空飞的目标。当年可是真硬气,1967年还拿下一架美国的U-2侦察机,扬了国威。
不过,时代变了。现在的HQ-9、HQ-22这些新导弹上来了,射程远、精度高,红旗2自然就退居二线了。听说库存里还有1万枚左右,堆在那儿吃灰。技术上来说,它确实有点落伍:制导系统老旧,抗干扰能力不强,射程也不算远,跟现代防空需求比,差了一截。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一无是处,毕竟底子还在,数量也多,改一改说不定还能干点啥。
中国以前也不是没折腾过这导弹。上世纪80年代,红旗2被改成了M-7短程弹道导弹,射程一下拉到150公里,拿来打地面目标。这事儿说明,红旗2不是不能玩花样,只要脑子活、技术跟得上,老家伙也能翻新花。
俄乌冲突里,俄罗斯的导弹玩法真挺值得说道说道。他们不光用“口径”巡航导弹、“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这些高端货,还把S-300防空导弹改成了对地攻击武器。S-300本来是打飞机的,射程100多公里,精度也不错。
俄罗斯一看专用对地导弹不够用了,干脆给S-300加点导航模块,改成打地面目标。2022年7月,乌克兰那边就说,俄罗斯用改装S-300炸了尼古拉耶夫的仓库和港口,虽然准头差点,但架不住量大,照样把目标砸得稀巴烂。
这招有啥好处?首先,成本低。S-300库存多,改装比新造导弹省钱多了。其次,灵活性强。防空导弹变攻击导弹,等于把仓库里的存货盘活了,关键时刻还能顶上用。数据显示,俄罗斯在冲突头几个月,每天都能扔几十枚甚至上百枚导弹,靠的就是这种“老货新用”的思路。
红旗2跟S-300有啥共同点?都是冷战时期的高空防空导弹,设计理念差不多,改装潜力也差不多。俄罗斯能干的事儿,中国为啥不能试试?毕竟红旗2数量摆在那儿,1万枚可不是小数目,盘活了说不定真能派上大用场。
说到收复台湾,这是中国的大事儿,战略意义不用多说。台海那块地方,离福建沿海最近也就100多公里,最远不过200公里,正好在红旗2改装后的射程范围内。如果真要动手,导弹肯定是开路先锋,得先把台湾的防空系统、指挥中心、机场港口这些硬骨头啃下来。这时候,红旗2咋用得上呢?
台湾的防空系统主要靠“爱国者”和“天弓”导弹,拦截能力不算弱,但也有上限。一次能拦几十枚导弹就不错了,要是上百枚、上千枚一起招呼过来,铁定扛不住。红旗2库存1万枚,哪怕改装一半,也有5000枚能用。假设一次齐射几百枚,台湾的防空网再牛,也得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数量就是优势,这点在俄乌冲突里已经验证过了。
改装红旗2花不了多少钱,加个北斗导航模块,换个弹头,成本估计也就新导弹的几分之一。打仗的时候,先用红旗2冲一波,逼台湾把“爱国者”导弹全扔出来拦着。等他们的拦截弹药耗得差不多了,再上“东风”系列这种高精度导弹,一击致命。这招叫“以量换质”,用便宜货换掉对方的精锐,既省钱又有战术价值。
台湾的军事设施,比如雷达站、军港、机场跑道,都是固定目标,不需要太高的精度。红旗2改装后,精度可能也就几十米到上百米,但195公斤的战斗部威力不小,炸个跑道、砸个仓库完全够用。俄乌冲突里,S-300改装后精度也不咋地,可照样把乌克兰的后勤节点打瘫了。红旗2要干这活儿,绝对不在话下。
现在打仗不光靠导弹,还得跟无人机、电子战这些新玩意儿搭档。俄罗斯在乌克兰就试过无人机加导弹的组合拳,先用无人机干扰雷达,再让导弹突防。中国这边也有类似路子,比如用无人机群压低台湾的防空反应时间,然后红旗2趁乱打进去。这种多层次打法,能让红旗2的效果翻倍。
红旗2要真用起来,改装是关键。技术上咋弄?其实中国早有经验。M-7导弹就是红旗2改出来的,射程从45公里拉到150公里,说明推进系统和弹体没啥大问题。现在有了北斗导航,比当年M-7的制导强多了,精度也能再提一提。
具体改啥呢?一是换导航系统。原来的无线电指令制导太老,容易被干扰,换成北斗加惯性导航,成本不高,效果立竿见影。二是优化弹头。195公斤的战斗部可以换成穿透型或者电磁脉冲弹头,前者炸碉堡,后者瘫电子设备,选啥看需求。三是发动机升级。可以用固体燃料替换老式的液体燃料,发射准备时间短,安全性也更高。
这些改装不难,中国军工这几年进步快,技术储备完全够用。关键是成本低,改一枚红旗2估计也就几十万人民币,HQ-9那种新导弹随便就上百万,性价比高得不是一点半点。
红旗2盘活了,不光是实战有价值,战略上也有大用。台海这地方,局势一直紧绷绷的,威慑力有时候比真打还重要。1万枚红旗2摆在那儿,谁敢轻举妄动?台湾那边得掂量掂量,外部势力也得想想插手的代价。
再说,改装红旗2还能给军工产业攒经验。导航技术、弹头设计这些东西,弄熟了还能用到别的导弹上,等于花小钱办大事。俄乌冲突里,俄罗斯靠改装S-300撑住了局面,中国要是能把红旗2用好,绝对是锦上添花。
红旗2这老家伙,能不能一直用下去?短期看,肯定没问题。改装技术成熟,库存量大,够用好几年。但长远来说,新导弹还是主流,红旗2顶多是个补充。未来可以考虑把改装经验用到其他老装备上,比如把库存的红旗1、红旗3也折腾折腾,搞个“老炮新生”计划。
另外,技术升级不能停。北斗导航还能再精进,弹头也可以搞得更聪明点,比如加个末端制导,精度再上一个台阶。这样,红旗2就能从“粗活工具”变成“细活能手”,用途更广。
俄乌冲突给中国提了个醒:打仗不光看新装备,老家伙用好了照样能翻盘。红旗2导弹这1万枚库存,扔了可惜,改改还能干大事儿。收复台湾这盘棋,导弹多一张牌总是好的。技术上没啥大障碍,战略上也有价值,关键看咋盘活。
当然,这话题还有得聊。红旗2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改装成本和收益咋平衡?欢迎大伙儿一块儿讨论,毕竟国家大事儿,咱都得关心关心。你咋看这事儿?觉得红旗2还能不能再火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