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外交风暴正席卷澳大利亚与以色列,两国关系因一张签证被引爆,迅速升级为互相驱逐外交人员的激烈对抗。事件的核心人物,以色列外交部长吉迪恩·萨尔,已明确放话,这远未结束。
周一,以色列外交部长萨尔下达指令,直接吊销了澳大利亚派驻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代表的居留签证,行动迅速而尖锐。这一决定,是对数小时前澳大利亚举动的直接报复。
这两名澳大利亚外交官的处境颇为特殊,他们的办事处设在拉马拉,但本人却长期居住在以色列境内。如今,他们的居留身份被以色列单方面取消。
萨尔的怒火不止于此,他还在社交平台X上公开表示,已指示以色列驻堪培拉大使馆,未来要“仔细审查任何澳大利亚人员进入以色列的官方签证申请”。
这道指令的模糊性让外界充满猜测,究竟是所有澳大利亚公民的签证都会受到影响,还是仅仅针对官方人员,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
一张签证引发的风暴
这一切的导火索,源于澳大利亚政府在周一上午做出的一个决定:禁止以色列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议员辛查·罗斯曼入境。
罗斯曼原本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他受澳大利亚犹太协会邀请,计划在当地的犹太学校和犹太教堂展开系列活动,并与一些近期遭遇不公对待的犹太社区成员见面。
然而,就在他即将启程前的几个小时,一纸禁令让他所有的计划化为泡影。根据相关规定,签证被取消后,罗斯曼在未来三年内都将无法踏足澳大利亚。
对于为何做出这一决定,澳大利亚方面并未给出罗斯曼具体言行的详细解释。罗斯曼本人在接受采访时则认为,堪培拉的决定背后有“外部因素”的影响。
堪培拉的“安全红线”
澳大利亚内政部长托尼·伯克在宣布取消罗斯曼签证时,给出了官方的解释。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来访目的是传播可能引发对立的信息,澳大利亚不欢迎此类访问。”
伯克强调,澳大利亚政府致力于为所有人维护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这番话清晰地划出了一条堪培拉认定的“安全红线”。
这一举动并非孤立事件。最近几周,澳大利亚政府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愈发引人关注。堪培拉已宣布,计划在下个月与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共同承认巴勒斯坦国。
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也公开阐述了政府对“两国方案”的长期支持,他认为以色列的安全需要依托“周边国家的承认与合作”,国际社会必须打破暴力的循环。
当然,阿尔巴尼斯也为承认巴勒斯坦国设置了前提条件,包括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改革、推进非军事化进程,以及确保某些特定团体不能参与政府运作。
“不可接受”的反击
对于澳大利亚的系列举动,以色列方面积怨已久。萨尔在声明中指出,这并非澳大利亚第一次拒绝以色列人士入境,前司法部长艾耶莱特·沙凯德此前也曾被拒之门外。
萨尔认为,澳大利亚将以色列访客与所谓的“公共秩序”和“特定群体利益”挂钩,这种说法是“不可接受的”。
他同时提及澳大利亚境内存在的针对犹太社区的不当行为,认为澳大利亚政府的部分指控缺乏依据,甚至可能加剧社会分歧。
因此,当罗斯曼的签证被取消后,以色列的反击来得异常猛烈。萨尔的办公室在声明发出后,还特意发布了一段希伯来语视频,萨尔在视频中警告,以色列将“采取进一步措施”作为回应。
他明确表示,针对澳大利亚的“相关回应仍在推进中”,为这场外交争端留下了巨大的悬念。
结语
从一张议员的入境签证,到吊销外交官的居留许可,再到审查所有官方签证申请的威胁,澳大利亚和以色列之间的外交冲突在短短一天内急剧螺旋式上升。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个案,而是两国在核心政策与立场上深刻分歧的公开化表现。萨尔部长那句“未完待续”的警告,预示着这场风波远未平息。这究竟是一场短暂的外交风暴,还是两国关系步入长期冰点的开端?或许,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