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牛回头信号显现,A股或迎800-1100点震荡上行
最近股市的动静有点大,上证指数刚冲上3700点没几天,又突然跌回3600附近。老股民们都在嘀咕:这行情是不是又要玩心跳了?翻翻历史账本发现,类似的情况在1999年、2007年、2015年都出现过。就像坐公交车,刚上车的人挤得前胸贴后背,突然急刹车,后排的人又晃晃悠悠往后倒——这波“牛回头”到底是倒车接人,还是真要翻车?
最近几个月的市场走势,让不少老股民想起了历史上的几次大行情。1999年的“519行情”,当时市场在政策利好刺激下突然启动,指数从1000多点一路涨到1700多点;2007年的大牛市,指数从2000点起步,最高冲到6124点;2015年的杠杆牛,更是从2000点涨到5178点。这几轮行情启动前,市场都经历过一段低迷期,然后突然出现放量上涨,随后进入调整,调整结束后开启主升浪。现在的情况,是不是和当年很像?
从技术面看,当前市场的走势和2015年牛市中期确实有几分相似。指数沿着布林带上轨运行,成交量温和放大,MACD指标也处于红柱状态。但仔细观察,也能发现一些不同之处。比如,现在的市场体量比当年大了好几倍,机构投资者的比例也更高,外资的参与度也越来越深。这些变化,可能会让市场的波动更加平滑,但也可能让调整的时间和幅度有所不同。
不过,从资金面来看,市场似乎并不缺钱。券商两融余额已经突破2.2万亿,北向资金连续多日净流入,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悄悄加仓。这些资金的入场,为市场提供了支撑。有机构做过测算,如果沪深300的股息率从目前的2.8%下降到1.5%左右,按照历史上的牛市行情,指数还有800到1100点的上涨空间。
当然,市场也不是一片坦途。现在有几个潜在的风险点需要注意。首先是业绩真空期。现在已经进入8月下旬,上市公司的中报已经披露完毕,但三季报要到10月份才会陆续公布。在这段时间里,市场缺乏业绩的验证,股价的上涨更多依赖于预期和情绪,这就像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掉下来。
其次是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一直是影响全球股市的重要因素。如果美联储在9月份的议息会议上释放出鹰派信号,或者全球经济数据不及预期,都可能引发全球市场的波动。A股虽然一直在强调“以我为主”,但历史经验表明,外围市场的剧烈波动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影响A股的情绪。
还有一个风险点是题材股的过度炒作。最近一段时间,一些低价股、小盘股表现活跃,甚至有个股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上涨。这种现象在2015年的牛市中也曾经出现过,但最终很多个股都出现了大幅回调。投资者在追涨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盲目跟风。
那么,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行情呢?首先要控制好仓位,不要一次性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进去。可以采用分批建仓的方式,先拿出一部分资金买入,如果市场继续下跌,可以再逐步加仓;如果市场上涨,也可以适当减仓锁定利润。其次,要选择有业绩支撑、估值合理的优质股票,远离那些基本面差、纯概念炒作的个股。最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干扰,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
展望未来几个月,有几个关键的节点需要重点关注。9月份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将会对全球市场的流动性产生影响;10月份的三季报披露,将会检验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11月份的重要会议,可能会对未来的政策方向做出定调。这些事件都可能成为市场行情的转折点。
最近,有消息称一些券商营业部的开户数有所增加,甚至出现了排队开户的现象。这种现象在2015年牛市行情启动前也曾出现过。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牛市中赚钱的往往是少数人,盲目追高很可能成为“接盘侠”。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理性看待市场波动,做好风险控制,才是长久之计。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