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足球资讯介绍
发布日期:2025-08-24 08:56 点击次数:167

我接到离岗通知整理物品时,董事会突然问我持股多少,我:55%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徐,公司这边需要你暂时停下手头工作,处理一些之前的问题。”

会议室里,五名董事围坐在长桌旁,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董事长王康林的声音在空荡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刺耳,带着不容反驳的强势。

“我什么时候收拾东西?”徐明轩的语气出奇地平静,就像在问明天天气如何。

“明天吧,私人用品带走就行。”

空气仿佛凝固了几秒。徐明轩的目光挨个扫过在座每个人的脸,最后定格在王康林身上。那眼神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后脊梁发凉,只是他们还没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徐明轩慢慢放下手里的保温杯,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弧度。

01

徐明轩今年四十出头,在“创新科技”已经干了整整十年。

十年前,他还是个刚从清华计算机系毕业的博士,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梦想加入了这家当时只有二十来号人的创业公司。

那会儿的创新科技,办公室挤在老写字楼的三层,除了几台电脑和满墙的编程草稿,简直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但徐明轩嗅到了机会。

作为公司最早的技术骨干,他带队研发了公司的拳头产品——一套企业级数据管理平台。这套系统后来成了公司的摇钱树,也让创新科技在业内站稳了脚跟。

那些熬通宵改代码的日子,那些为优化算法争得面红耳赤的会议,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那时候的徐明轩,瘦得跟竹竿似的,眼里却总闪着光。永远是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走的主儿。

周末同事都回家休息了,他还在工位上敲代码,琢磨产品迭代的事。

公司创始人张志华常打趣他:“明轩啊,你这么拼迟早要把自己累垮。”徐明轩总是笑着摆摆手:“乐在其中,乐在其中。”

随着公司越做越大,徐明轩的职位也水涨船高。从技术总监到副总,再到现在的CTO兼执行副总裁,公司每个重要转折点都有他的身影。

2016年拿第一笔融资,2018年产品转型,2020年疫情危机应对,2022年开拓海外市场,每次重大决策背后都少不了他的参与。

记得2017年秋天那次危机,公司差点因为一个技术故障丢掉最大客户。那天周五晚上,客户系统突然崩了,直接影响业务运转。对方暴跳如雷,扬言要终止合作还要索赔。

徐明轩接到电话就冲回公司,带着技术团队连夜排查。整整48小时没合眼,最后发现是第三方接口兼容性问题。等系统修好恢复正常,已经是周一早上了。

这事儿之后,客户不但没走,反而因为他们的技术实力和服务态度追加了订单。徐明轩在公司内部的地位也更稳了,董事会一致认定他是公司的顶梁柱。

但最近几个月,徐明轩明显感觉风向不对了。

先是几次重要战略会议都没叫他参加。那些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那些重大投资决策的商议,他总是最后一个知道。

有次他偶然听见张永志和刘建军在茶水间聊并购项目,等他问起来,俩人支支吾吾说“还在前期调研”。

然后是各种细节变化。他的邮件抄送名单变短了,重要文件得主动申请才能看,连他最信任的技术团队成员也开始跟他保持距离。

最明显的变化是三月份。两个新董事加入,一个是投资机构的合伙人张永志,四十五岁,头发梳得苍蝇站上去都打滑,整天穿着定制西装晃悠。开口闭口都是商业理论,显得特别专业。

另一个是前国企高管刘建军,五十二岁,做事雷厉风行,整天把“执行力”挂在嘴边。这俩人一来,董事会的气氛立马不一样了。

原本团结的管理层开始分化。有人主张快速扩张,有人坚持稳扎稳打;有人想引入外部资本,有人要独立发展。而徐明轩,渐渐被贴上了“保守派”的标签。

“徐总,您太技术思维了,公司现在需要的是商业视角和速度。”张永志不止一次在会上这么说。话听着客气,意思很明白:技术那一套过时了。

“市场不等人,我们不能总被技术细节绊住脚。”刘建军也常这么说。老爱举其他公司靠并购快速做大的例子,暗示创新科技发展太慢。

对这些话,徐明轩选择沉默。他清楚在商界,技术出身的高管常被认为缺乏商业头脑。他也知道随着公司壮大,自己的话语权在减弱。但他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突然。

三个月前,公司业绩开始下滑。虽然幅度不大,主要是受大环境和竞争影响,但在董事会眼里这就是危险信号。

几个大客户合同到期没续约,新产品推广不如预期,市场份额被对手蚕食。

“我们需要新思路,新打法。”王康林在一次内部会上说,“改变是痛苦的,但不变更痛苦。如果我们不主动求变,市场就会逼我们变。”

徐明轩听懂了弦外之音。商场上业绩一出问题,高管就是现成的替罪羊。而他这个“保守”的技术派高管,自然首当其冲。

但谁都没想到,徐明轩对这一天早有准备。事实上,他已经布局很久了。

02

周四下午四点,阳光斜斜地穿过百叶窗,在会议桌上投下一道道明暗相间的条纹。

徐明轩刚挂掉王康林秘书的电话,说是董事会有紧急事项要跟他谈。他放下正在处理的文件,整了整领口,乘电梯上到十七楼。这条路他闭着眼睛都能走,但今天总觉得走廊里的空气格外沉闷。

推开会议室大门时,扑面而来的压抑感让他脚步顿了一下。

五个董事全都在场,这架势平时可不常见。王康林端坐在主位,脸色凝重得像在处理什么重大危机。张永志和刘建军一左一右坐在他旁边,两人虽然绷着脸,但眼睛里藏不住的兴奋劲。

对面坐着创始人之一的张志华和财务出身的董事林雪,两人都低着头假装看文件,就是不敢抬头看他。

“徐总,坐这儿吧。”王康林指了指对面孤零零的一把椅子,这安排简直就是在说:你现在是孤家寡人了。

徐明轩刚坐下,王康林就开门见山:

“董事会反复讨论过了,公司现在需要新思路来应对挑战。考虑到你手头还有不少技术问题要处理,我们决定让你暂时卸下管理职务。”

话说得漂亮,意思却很直白:你被撸了。

“卸任?”徐明轩重复着这个词,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他这份淡定让在座几位都有点懵,原本预想的暴跳如雷或者惊慌失措全都没出现。

“对,希望你专心梳理技术架构,这对公司发展很重要。”张永志接过话茬,一看就是这事的主谋,“管理层的工作我们会安排其他人接手,已经物色了几个合适人选。”

徐明轩挨个打量着每个人的表情。张志华坐立不安,眼神飘忽,这个曾经一起打拼的老战友现在明显倒戈了。

林雪一直盯着文件看,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这是她紧张时的习惯动作。只有张永志和刘建军直勾勾盯着他,眼里写满了胜利的喜悦。

“交接怎么安排?”徐明轩还是那副不咸不淡的语气。

“明天上午收拾下办公室,会有人来对接。”刘建军回答得更直接,“你的门禁和系统权限今天下班前就会停掉,这是标准流程。公司机密总得保护好。”

这话里话外透露的信息量很大:他们不仅要徐明轩走人,还要立刻切断他和公司的一切联系。通常只有对待可疑分子才会这么绝。

“就明天?”徐明轩的语气终于有了波动,但不是愤怒也不是惊慌,倒像是听到了什么有趣的事。

“对,明天就行,私人物品带走就好。”王康林已经有点不耐烦了,好像这事拖得太久,“补偿方案会按标准来,这方面你不用担心。”

徐明轩点点头没再多说。他慢慢站起身,整了整西装,朝在座各位点头示意。这气定神闲的样子,完全不像个刚被炒鱿鱼的人。

“那我先去收拾了。”说完转身就走。

会议室门一关,屋里的气氛立刻活络起来。

“他这反应不太对劲啊。”张永志皱着眉头,“我还以为他会...”

“会暴跳如雷?大吵大闹?”刘建军接茬,“说不定他早料到有这一天。最近几个月公司调整方向,他一直不配合。”

张志华终于憋不住了:“咱们这么对明轩是不是太过了?他这些年为公司...”

“老张,生意就是生意。”王康林直接打断,“不能感情用事。明轩人是不错,技术也过硬,但不代表他适合继续当高管。”

林雪一直没吭声,但表情很复杂。作为管钱的,她比谁都清楚公司业绩下滑的真正原因。可现在这局面,她选择保持沉默。

走廊里静得能听见空调运转的声音。徐明轩的皮鞋踩在大理石地面上,每一步都格外清晰。他走得特别慢,像是在思考什么重大问题。偶尔遇到员工打招呼,他都微笑着点头回应。

回到办公室关上门,徐明轩陷进那张坐了十年的真皮椅子里。透过落地窗,整个城市尽收眼底,车流如织,高楼林立。夕阳把一切都镀上了金色,美得有点不真实。

十年了。从意气风发的博士毕业生,到如今被“暂时卸任”的中年高管。要说心里没点失落那是假的。他想起了刚入职时的热血沸腾,想起了和团队熬夜赶项目的日子,想起了拿下第一个大客户时的兴奋。

但奇怪的是,他并不觉得愤怒或者绝望。反而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好像一直压在心头的大石头突然被搬走了。

他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口已经凉透的铁观音。苦涩过后是淡淡的回甘,就像他现在的心情——先苦后甜。

然后,他的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03

周三早上九点整,徐明轩推开办公室玻璃门时,手里多了个空纸箱。他今天特意穿了那套深蓝西装,整个人看起来精神抖擞,完全不像个即将离职的人。纸箱上还贴着“安心搬家”的标签,是三年前乔迁时留下的。

办公室一切如常:靠墙的书架塞满了专业书籍,从泛黄的《数据结构》到崭新的《机器学习实战》,记录着他这十年的技术轨迹。两台显示器还亮着,屏幕上挂着昨天没看完的代码评审。墙上那些合影和奖状格外醒目——2019年的“技术创新先锋”,2021年的“卓越管理奖”,都是他这些年打拼的见证。

收拾东西时,徐明轩的动作不紧不慢。专业书籍按类别码放整齐,相框小心地用气泡纸包好。当他拿起那个透明的小海豚摆件时,指尖在上面停留了片刻——这是女儿用零花钱给他买的生日礼物。旁边那个刻着“明轩哥前程似锦”的木质笔筒,是去年离职的实习生小王亲手做的。

收拾到一半,王康林不请自来。

“老徐,需要帮忙吗?”他靠在门框上,语气轻松得像在聊天气,但眼神一直往纸箱里瞟。

“小事一桩,不劳费心。”徐明轩头也不抬,继续整理抽屉里的文件。

王康林盯着他看了会儿,确认确实只带走了私人物品,表情明显松弛下来。

“要不我让小张来搭把手?”

“真不用。”徐明轩这次抬头笑了笑,“这些年积攒的东西不多。”

王康林欲言又止地站了会儿,临走时瞥见徐明轩正在整理一摞技术文档,手法依然那么娴熟。

没过多久,张永志和刘建军也“顺路”过来串门。俩人杵在门口,目光在纸箱和徐明轩之间来回扫视。

“徐总接下来有什么安排?”张永志假装关切地问。

“先放个长假吧。”徐明轩的回答滴水不漏。

刘建军马上接话:“补偿金方面绝对让你满意。需要推荐信随时开口,以你的资历...”

“多谢好意。”徐明轩打断他,手里的活计一点没停。

两人交换了个失望的眼神,悻悻地走了。他们本想套点话,结果碰了个软钉子。

张志华是踩着午饭点来的。作为创业元老,他站在门口时整个人像老了十岁。

“明轩,这事我真...”

“理解。”徐明轩终于停下手,直视着老搭档发红的眼眶,“公司现在需要新气象。”

张志华喉结动了动,最后只憋出一句:“当初要不是你带着团队攻克那个技术难关...”话没说完就转身走了,背影佝偻得像背着千斤重担。

下午一点半,林雪抱着文件夹准时出现。作为财务总监,她来办理最后的交接手续。

“徐总,这几个财务流程需要您过目。”她声音比平时低了八度,签字时手指一直在轻微发抖。

等所有文件签完,林雪突然凑近:“最近三个季度的报表有问题。”她紧张地瞥了眼门外,“我提交的异常报告都被压下来了。”

徐明轩笔尖一顿:“具体是?”

“两笔海外投资去向不明,研发经费的入账方式也不合规。”她声音压得更低了,“有人在账目上动手脚。”

徐明轩眼神骤然锐利,但很快恢复平静:“知道了,多谢。”

林雪匆忙收拾文件离开时,差点被自己的高跟鞋绊倒。她不知道的是,身后那个正在封箱的男人,嘴角浮现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04

下午三点半,办公室已经收拾得七七八八。徐明轩靠在空荡荡的办公桌边,环顾这个陪伴了他十年的地方。

书架上光秃秃的,墙上只留下几个细小的钉孔。桌上除了那台公司配的笔记本,其他物品都整齐地码进了纸箱。整个空间安静得能听见空调出风口的嗡嗡声,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影。这个曾经充满活力的地方,现在显得格外冷清。

徐明轩踱到落地窗前,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行人依旧匆匆,城市照常运转,不会因为谁的离开而停下脚步。

办公室门突然被推开,王康林带着张永志和刘建军鱼贯而入。三人神色紧绷,像是来执行什么重要任务。

“都收拾好了?”王康林故作轻松地问,眼神却闪烁不定。

“基本完事了。”徐明轩转过身,掸了掸袖口并不存在的灰尘。

王康林环视一圈,确认确实只带走了私人物品。“对了老徐,有个事想确认下。”他话锋一转,语气突然变得谨慎。

“什么事?”

“关于公司股权结构,需要更新下记录。”王康林假装随意地翻着手中的文件夹,“你手上有多少股份来着?我这边记录可能不太准。”

空气瞬间凝固。张永志和刘建军不约而同停下脚步,齐刷刷看向徐明轩,眼神里藏着掩不住的期待。

徐明轩停下动作,若有所思地打量着王康林。“怎么突然关心这个?”他反问道。

“例行公事而已,股东名册需要更新。”王康林目光游移,“毕竟你现在......”话说到一半戛然而止,但潜台词很明显:离职高管需要重新确认股权。

张永志甚至掏出了手机,拇指悬在屏幕上随时准备记录。刘建军则假装整理领带,实则竖着耳朵等待答案。

“你们确定想知道?”徐明轩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语调里带着某种难以捉摸的意味,既不是愤怒也不是畏惧,倒像是在欣赏什么有趣的场面。

三人不约而同点头。在他们预想中,徐明轩这个技术出身的高管,撑死也就持有几个点的技术股。

徐明轩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转身望向窗外。阳光给他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轮廓变得模糊不清。他似乎在回忆什么,又像在权衡某个重大决定。

办公室里静得可怕,只有挂钟的秒针在咔嗒作响。三个人屏息等待,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压力。

约莫一分钟后,徐明轩深深吸了口气,慢慢转回身。他的目光依次扫过每个人的脸,最后停在王康林身上。

“股份?你们觉得问题出在股份上?”徐明轩突然笑了,从抽屉最底层取出一个贴着“绝密”字样的牛皮纸袋。

“我等这一天等了十年。”他轻轻摩挲着纸袋,“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镇定吗?因为......”

05

“你们猜怎么着?这十年我可不是白干的。”

徐明轩这句话像一记闷雷,震得王康林三人脸色刷白。他慢条斯理地打开那个鼓鼓的牛皮纸袋,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几十份文件,每份都用透明封套仔细装着,还贴了彩色标签分类。

“2019年到2023年,公司做假账的全部证据。”徐明轩的声音平静得吓人,手指点着文件上的数字,“虚报营收3.2亿,隐瞒债务1.8亿,关联交易转移资产——一笔笔都记在这儿。”

他抽出第一份文件,指着其中一行:“看这个,2019年对外说营收2.8亿,实际只有1.9亿。这凭空多出来的9000万,是变魔术变出来的?”

王康林伸手想拿文件,却发现自己的手抖得像筛糠。“你..。你从哪弄来这些?”

“我是谁?公司的CTO啊。”徐明轩冷笑,“你们在我设计的系统里动手脚,真当我是瞎子?”

原来徐明轩早就在系统里埋了监控程序。每次财务数据被人为修改,每笔可疑资金流动,甚至每次删除记录的操作,都被自动记录下来。这些程序名义上是安全审计功能,实际上成了他的情报收集工具。

“张总,2021年7月那笔500万‘咨询费’还记得吗?”徐明轩翻出一沓银行流水,“钱最后进了您在开曼群岛的公司吧?”

张永志腿一软,直接瘫在椅子上:“不可能..。这不可能查到...”

“现在是数字时代,资金流动都有电子指纹。”徐明轩又亮出一份房产交易记录,“2022年3月上海那套2800万的豪宅,首付哪来的?”

接着转向刘建军:“刘总,您主导的三个收购案挺有意思。三家公司的股东名单里都有个叫刘建国的,是您弟弟吧?”

刘建军额头冒汗:“你这是污蔑!我都是为公司...”

“为公司?”徐明轩甩出一叠股权变更文件,“三笔收购多付了6000万,这些钱最后进了谁口袋?这已经构成职务侵占了。”

最后轮到王康林。徐明轩掏出录音笔,按下播放键。里面传出王康林清晰的声音:“必须让徐明轩走人,他太较真了..。审计那边我去搞定...”

录音播完,办公室里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这些录音...”

“昨天董事会前录的。”徐明轩收起录音笔,“你们在走廊商量怎么赶我走时,我刚好路过。”

实际上过去半年,徐明轩用各种技术手段收集了大量证据——会议录音、通讯记录、监控视频,一应俱全。

“现在还想知道我持多少股吗?”徐明轩讥讽道,“55%,惊喜吗?更惊喜的是,证监会和经侦已经收到我的举报材料了。”

他亮出两份盖着红印的回执,王康林三人面如死灰。

“你们急着赶我走,反而暴露了自己。”徐明轩冷笑,“要是让我体面离职,说不定还能多瞒一阵子。”

06

徐明轩这55%的股份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他花了十年时间一步步攒起来的。

“2015年那次股权激励还记得吗?”徐明轩盯着王康林,“你们觉得给我5%已经够大方了。但你们不知道的是,我同时还在市场上悄悄收购其他小股东的股份。”

那时候创新科技刚熬过创业最艰难的阶段,不少早期员工急着套现。徐明轩看准机会,通过朋友代持、离岸公司等各种方式,把这些股份一点点收入囊中。

“老张知道这事吧?”徐明轩转向一直没说话的张志华。

张志华苦笑着点头:“我知道他在收股份,但没想到收了这么多。”

“但你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徐明轩接着说,“我不是为了夺权,是为了救公司。”

其实2018年那次融资风波就是个转折点。当时张永志代表公司和投资方谈判,表面上谈了个好价钱,背地里却吃了巨额回扣。徐明轩发现猫腻后坚决反对,可惜寡不敌众。

“从那时起我就看明白了,这个董事会已经烂到根了。”徐明轩的声音冷得像冰,“我得想办法保住公司。”

随着真相一层层揭开,办公室里的气氛完全变了。刚才还趾高气扬的董事们,现在一个个面如土色。而被“请走”的徐明轩,反倒成了掌控全局的人。

这时办公室门突然被推开,几个穿制服的人走了进来。

“徐总,我们是经侦支队的。”领头的警官亮出证件,“根据您提供的证据,现在要对相关人员立案调查。”

王康林他们被带走时,腿都是软的。王康林最后回头看了眼徐明轩,眼神里全是悔恨。

这件事给所有企业都敲响了警钟:权力失去监督,必然滋生腐败。徐明轩用技术手段建立的内控系统,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守护公司和所有股东的权益。

一个月后,徐明轩又回到了这间办公室。

经过调查,王康林三人已经被提起公诉。公司完成了财务整改,组建了新的董事会。徐明轩现在身兼董事长和CEO,制定了严格的内控制度,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这场惊天逆转不仅是个人胜利,更是正义的胜利。徐明轩守护的不只是自己,更是整个公司和所有员工的未来。

窗外阳光依旧,但这家公司的前路,已经焕然一新。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