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台海上空再次乌云密布。当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首次穿越台湾海峡南下的消息还在国际社会引发震动时,美英两国军舰竟选择在此敏感时刻"踩点"过航台海,试图展示所谓的"航行自由"。
然而,这一系列看似偶然的军事动作背后,却暴露出特朗普政府在台海问题上的"摊牌"意图。
面对中国东部战区奏响的"统一号角",台当局终于发现"情况不对劲"了——这不再是单纯的军事演习,而是一场关乎台海未来走向的战略博弈。
福建舰首次南下:中国航母力量的历史性跨越
2025年9月10日午后,一个注定被写入军事史册的时刻到来了。中国海军003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从上海长兴岛江南造船厂码头解缆出动,驶向茫茫大海,无数军迷在岸边围观了这一盛况。
这不是福建舰的普通海试,而是一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跨区域部署。9月11日,日本海上自卫队首次确认福建号和两艘导弹驱逐舰(现代级杭州舰和052C型济南舰)出现在钓鱼岛西北约200公里的海域,驶向台湾海峡。
9月12日,中国第3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宣布穿越台湾海峡,赴南海相关海域进行相关科研训练任务。这是福建舰首次穿越台湾海峡,其象征意义远大于技术意义。
中国国防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中国第3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通过台湾海峡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然而,这种表态显然是对外界质疑的正面回应,实际上强调了中国在台海行使主权权利的坚定立场。
福建舰的南下不仅仅是一次航行,更是中国航母技术能力的全面展示。作为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技术的航空母舰,福建舰满载排水量超过8万吨,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
分析人士指出,鉴于中国之前航母基本在第10(辽宁)、9(山东)次海试后正式服役,这很可能是福建舰入列前最后一次海试,并可能于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或10月1日(国庆节)正式服役。
就在福建舰南下的第二天,9月12日,美国"希金斯"号驱逐舰、英国"里士满"号护卫舰过航台湾海峡并滋扰挑衅。这种时机选择绝非偶然,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战略行动。
美西方选择在福建舰首次远航、中国刚完成九三阅兵的时间点来台海转悠,明显是想要找机会"削弱"九三阅兵的国际影响力,并且向周边盟友展示所谓的实力和决心。
然而,从美英派来的军舰看,此次行动明显象征意义远大于实战意义。"希金斯"号驱逐舰1999年服役,今年已经26岁"高龄",属于"阿利·伯克级"II型;英国"里士满"号更老,1995年下水,快三十岁了,英国自己都早已计划用26型、31型等新舰将其替换。
这两艘"老爷舰"的性能,无论在雷达系统、火力密度还是信息化水平上,都已明显落后于中国的055型万吨大驱。这种装备对比的悬殊,反而凸显了美英此次行动更多是政治姿态而非军事威慑。
面对美英军舰的挑衅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的反应迅速而有力。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明确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对美英舰过航行动全程跟监警戒,有效应对处置。
这两艘老旧舰艇从一开始就落入了解放军早已严密布控的台海"口袋阵",被"瓮中捉鳖"。东部战区与海警部门的联动响应,已实现对台海的全天候、全维度监控。
更具信号意义的是,解放军在同日派出27架次军机、17艘军舰和6艘公务船全面绕台,其中26架军机直接穿越所谓"海峡中线"。这种规模的军事行动表明,解放军的台海军事部署已经进入常态化、体系化阶段。
从历史上的"联合利剑"系列演习到今年的"海峡雷霆—2025A",解放军环台军演的代号变化反映了军事解决台海问题思路的重大调整。专家分析表示,使用"海峡雷霆"这一代号表明解放军遏"独"的军事选项十分丰富,工具、手段也越来越多。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其台海政策呈现出明显的激进化趋势。与第一任期相比,"特朗普2.0"在台海问题上表现出更强的对抗性和挑衅性。
国际关系学院专家钟厚涛指出,特朗普回归白宫,台海局势随之迎来高度不确定的新阶段。特朗普政府的"猛打台湾牌"与赖清德当局的"激进台独布局"会产生怎样的叠加震荡效应?这可能会引发新一轮"台海风暴"。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国施压:
军事存在的常态化:定期派遣军舰过航台海,展示所谓的"航行自由"
盟友协调的加强:拉拢英国等盟友共同参与台海行动
舆论战的配合:通过媒体炒作放大军事行动的政治影响
然而,这种"摊牌"策略面临着内部分歧与现实制约的双重压力。美国国内对于是否应该在台海问题上与中国硬碰硬存在不同声音,而实际的军事能力对比也让美方的威慑效果大打折扣。
面对中美在台海的激烈博弈,台当局终于发现"情况不对劲"了。福建舰连夜穿过台海南下,20万台军全程毫无反应的尴尬现实,暴露了台军在面对解放军新一代航母编队时的无力感。
台防务部门对福建舰的穿越台海避重就轻,这种态度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台当局既不敢过度炒作以免刺激大陆,又不能完全沉默以免被质疑"软弱",这种两难境地反映了其深层的战略焦虑。
福建舰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台海的军事平衡。作为8万吨级的超级航母,福建舰一旦正式服役,意味着整个太平洋的海上格局被改写,中美战略竞争态势也将发生逆转。
台军方面清楚地认识到,面对拥有电磁弹射能力的福建舰,现有的防御体系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这种实力差距的扩大,让台当局对于"倚美拒统"战略的可行性产生了根本性怀疑。
美英军舰虽然过航台海,但派遣的都是老旧舰艇,这种"象征性支持"的局限性让台当局深感不安。特别是当这些"老爷舰"与中国的055型万吨大驱形成鲜明对比时,所谓的"国际支持"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台当局逐渐意识到,在中美实力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继续依赖外部势力对抗大陆统一大势,不仅不现实,更可能将台湾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
福建舰出港途经东海时,日本防卫省万分紧张,紧急派出P-3C巡逻机实施所谓"警戒监视"。这种反应反映了日本对于中国航母力量发展的深度担忧。
日本方面很清楚,福建舰的服役将彻底改变西太平洋的战略格局。一旦中国拥有三艘航母的作战体系,其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军事存在将得到质的提升,这直接威胁到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福建舰首次远海训练释放的战略信号,让包括日本在内的地区国家都感受到了压力。中美军事博弈正迎来新一轮摊牌时刻,而日本等美国盟友也被迫在这场博弈中选边站队。
东部战区此次的军事行动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演习,而是带有明显实战色彩的战略部署。从"联合利剑"到"海峡雷霆",演习代号的变化反映了解放军对台军事行动的战略升级。
随着福建舰即将正式服役,中国将正式进入"三航母时代"。辽宁舰、山东舰加上福建舰的作战体系,将为解放军在台海方向提供前所未有的制海制空能力。
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质的飞跃。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使其能够搭载更多种类的舰载机,执行更复杂的作战任务,这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军事选项。
福建舰的南下和东部战区的军事行动,实际上是在为台湾当局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和平统一的时间窗口正在快速关闭。如果台当局继续走"台独"道路,解放军有信心也有能力以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美英军舰的联合过航台海,表面上展示了盟友团结,但实际上暴露了西方阵营内部的分歧。英国派遣30年舰龄的老舰参与行动,这种"应付式"的支持反映了欧洲国家对于卷入台海冲突的谨慎态度。
福建舰的南下对东南亚国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国家既不愿意看到台海发生军事冲突,又不得不考虑在中美博弈中的位置选择。中国航母力量的增强,让这些国家更加倾向于在台海问题上保持中立。
福建舰的服役将彻底改变台海军事平衡。解放军在拥有三艘航母后,不仅能够在台海方向保持常态化军事存在,还能够在必要时发动大规模联合作战行动。
当前的军事态势发展表明,解放军已经具备了以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充分能力。但是,和平统一仍然是中国大陆的首选方案。关键在于台湾当局是否能够认清形势,放弃"台独"幻想。
福建舰的南下和东部战区奏响的"统一号角",实际上是在提醒台湾当局:统一是历史必然,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实现。台当局如果继续误判形势,坚持"倚美拒统",那么和平统一的机会将彻底丧失。
特朗普的"摊牌"、福建舰的南下、美英军舰的过航、东部战区的强硬回应,这一系列事件构成了2025年9月台海局势的完整图景。在这场多方博弈中,中国大陆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坚定的统一决心,而美国及其盟友的军事威慑效果有限,台当局则在日益严峻的现实面前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福建舰首次穿越台海,不仅仅是一次技术验证,更是一次战略宣示。它向世界宣告:中国有决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海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阻挡。
面对这一新的现实,台当局确实应该"发现不对劲"了。继续走"台独"道路只会将台湾推向绝路,而回到"九二共识"的正确轨道,才是台湾唯一的出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企图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都将被碾得粉碎。
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台湾当局应该做出明智的选择:是顺应历史潮流、拥抱和平统一,还是逆历史而动、面临武力统一?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