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那个会议啊,确实有点分量,很多人都在讨论会上的大方向,但其实里面有个细节不少人可能直接忽略了,这个细节将来可能对资本市场影响非常大。就像有时候吃鱼只注意肉,结果最有营养的地方藏在鱼头里,不细看真容易错过。
先说大环境,会议明确提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这个表述比以前说得更直接了。不只是“保持”,这次还多了个“促进”。什么意思呢?过去都说要稳,要持平,现在等于专门点名要推动经济继续往上走,而且强调要看节奏、要灵活。像这种话,没两把刷子都不敢随便说。我的个人意思是,未来降息、降准还是很有希望的,但出手要分时段,不会一股脑儿全砸下来,毕竟市场也是要慢慢养、慢慢长。
针对资本市场,这次又强调要维护稳定,这事已经说了无数遍。大家都知道,市场不稳大家都很难受。但重点是,这次真出了新动作。会议提到要继续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这些“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还要搞个“常态化制度安排”。去年9月底推出来的金融工具,本来一年到期,现在直接明确以后可以*常态化*,就是要变长期了,不用只盯着一年期限,随时可用,只要资本市场有波动,这些工具就能出来稳定稳定。
不少人特别没在意这个事,其实真是个大利好。我们简单说下,比如“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这条,金融机构给的利率基本都在2%左右,而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自己的股息能有5%,他从金融机构贷点钱出来,用来买自己家的股票,操作一下,每年就躺赚3%,这对于公司来说很有吸引力。你想想,有稳定收益的买卖谁不愿意干?长此以往,对稳定股价、提振信心都有很大帮助。
再说A股本周的数据,整体表现其实还不错,只是热度和成交量有所缩小。全A指数涨0.19%,个股有三成多上涨,成交每天在22771亿,比上周减少了一点。缩量反映出大家观望的情绪浓厚,很多人想着节前别冒险。
市场里最强的还是科创50,这周疯涨6.47%,个股里涨的有七成,成交量也在全市场断层领先。说白了,芯片、半导体这类科技股又支棱起来了,大家还是对高科技有信心。紧跟着是创业板指,涨1.96%,上涨的个股也快一半。你看成分股,像上证50、中证A50、沪深300这种大的指数,涨幅都稳定在1%上下,个股也有四成上涨。这种稳定的走势,代表主力在护盘,资金往这些品种围拢,毕竟科技和大盘蓝筹都是相对安全的方向。
至于小微盘股,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中证1000和非成分股本周是跌的,分别跌了0.55%和2.17%。本周的小票又“褪色”了,大量散户还喜欢扎堆小票,其实真正可持续的行情还是主板、大盘和优质科技股。那些300、500、1000以外的几千只小股票,波动大,风险也大,这次又验证了这种现象。
再说说行业,谁是本周三大“王者”,那就是电子(涨3.51%)、电力设备(3.86%)、有色金属(3.52%),分别有一半左右的个股上涨。老铁们提供数据,“强度榜”上电子、设备、有色都是最硬的老将。电子代表芯片,电力设备主要是电池,有色金属关注度也很高,散户和主力都爱关注。
有意思的是,之前连续强势的算力方向,通信行业最近有点松动了,本周继续往下掉到强度榜第4位。行业热力图都不是主观拍脑袋得的,全是算出来的数据,很有参考价值。榜单后面那一堆是社会服务、商贸零售、食品饮料、医药生物这些传统消费行业——他们还得缓一阵子,慢慢修复,等经济信心更强、消费能力恢复了,才有回暖的大机会。
再看期指持仓数据,主力的动作都非常微妙。某信这家机构,本周加空3502手,分布在IF(746手),IC(2752手),IM(1047手),对IH还减空了1043手。整周平仓买单和卖单的比例是6988手VS3486手。其他主力玩家,也加空了1034手,其中对IH加空1590手,IF加空2087手,但对IC和IM减空了,分别是1082手和1561手。交易单的比对是买5134手,卖4100手。你一笔我一笔,博弈非常激烈。
上周末分享过,主力其实已经提前在降空了,在A股跳水当天,估计很多人又慌了。这种急跌急拉,机会就藏在里面,当天下午板块直接V反弹,第二天还强势。没信念的人根本不敢下手,机会总是给那些“敢”的人。
不过本周看,两路主力合计加空4536手,看起来并不算好的信号。但现在是长假临近,大家都比较保守,调仓防风险,属于正常的预期。关键还得等双节后的市场反应,到时候如果继续加空,那就是有隐忧,要小心。如果转向减空,市场就可能又要反弹。
主力持仓也是两边平的,该买的买、该卖的卖,风险控制很到位。最终净空单持有102082手,这数值不偏不倚,没说极度看涨,也没说极度看跌,就是在等更明确的方向。节前稳住,节后看情况,这是最稳当的策略。
最后说说工具和方法。大部分人其实不知道怎么选ETF,选来选去多半是跟风瞎买。现实中ETF的数据很有参考意义,比如申购、赎回都直接反映了机构主力的操作思路。你要是经常看相关数据,能在盘前就知道主力的动作,尤其是大额资金在动,跟着有钱人做决定,总比自己瞎猜靠谱。
本周最大利好,其实不是大涨也不是政策直接补贴,而是“制度安排的常态化”这句。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以前的“救市”都是一种临时性措施,期限一到,工具撤了,市场又波动。但现在常态化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资本市场有需求,监管部门就可以出手。这样一来,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会越来越足,资金也更愿意进场。只要有这些政策工具兜底,市场恐慌一起来,随时可以安抚,本质上就是给大家吃了定心丸。
其实大白话来说,这等于把以前的“雨衣”“保健品”变成随身常备的东西,下雨不怕,有风也不怕,随时可以拿出来用。而且这操作也有政策引导,公司可以合理利用利差,用便宜的钱做合理的回购和增持,只要能提升公司价值和稳定股价,市场就会慢慢稳定。
再强调一句,别把所有关注点放在短期涨跌上,尤其是节前节后的波动。很多人喜欢追涨杀跌、左边清仓右边追高,但实际上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这些长期性的制度变革,它才是真正能改变市场大局的东西。行情冷暖终归要看基本面,政策工具一旦常态化,市场资金就有了更大的安全垫,遇到风浪再大都能顶住。
所以说啊,这次的“重磅利好”别只看表面,细节里的“常态化制度安排”才是真实的好消息。等过完长假,大家都冷静下来,这个政策的威力会慢慢显现出来,市场再遇波动也有更多底气。真正的投资,还是要看大势、看结构、看制度安排,别只盯着短期的涨跌起落。长期来看,这种顶层设计才最值钱,下次再遇类似利好,记得多留意政策细节,很多真正的机会,往往都在那些大家没仔细看的地方。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