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这个夏天,山东济宁方特乐园的热度可真不是一般高。
不过,这回冲上热搜的不是什么清凉新项目,而是一段让人心惊肉跳的视频:
8月18日,一位穿粉裙的NPC工作人员在打水仗区域,突然抄起水桶往小女孩身上砸,旁边家长上前理论时竟当场呼吸困难送医。
园方倒是回应得挺快,说是“第三方公司员工”,人已经清退了事。
可事情真这么简单就能翻篇?
今天咱们就掰扯清楚,这事儿到底差在哪儿了。
一、水枪大战变“水桶惊魂”,谁给工作人员的胆子?
事情发生在乐园的“打水仗区”,按说是孩子们疯玩的地方。
据家长描述,当时几个孩子正用水枪和工作人员互动,结果侄女多喷了两下,工作人员就急眼了:
先是一桶水往孩子身上砸,接着又把剩下的水兜头泼下。
别说孩子吓懵了,连周围小朋友都安静了。
要知道,这可不是在家后院玩水,而是景区明码标价的娱乐项目。
工作人员穿的是园方制服、拿的是园方工资,结果一言不合就动手,这操作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更离谱的是事后态度。
家长质问时,工作人员居然理直气壮:“你家孩子先喷到我脸上了。”
好家伙,这理由听着像幼儿园小朋友吵架。游客用水枪泼水不是天经地义?
要是工作人员连这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为啥要安排在这类互动项目里?
说到底,这哪是“服务纠纷”,分明是工作人员把情绪带到了工作里,甚至可以说存在报复性行为。
二、园方甩锅“第三方”,游客该找谁讨说法?
事情曝光后,方特的回应火速上线:
涉事员工是“第三方公司派遣”,已经清退处理。
乍一听挺干脆,细想全是漏洞。
游客花钱进的是方特的门,看到的工作人员穿的是方特制服,谁会分得清你是自家员工还是外包?
就像你去餐厅吃饭,服务员烫伤了顾客,总不能说“人是劳务公司派来的”就甩手不管吧?
说白了,把员工推给第三方,本质是景区在规避管理责任。
这类外包模式在文旅行业确实常见,但外包不等于免责。
方特作为发包方,对服务质量、员工培训、应急处理都负有直接责任。
别说员工是外包的,就算清洁工扫地摔了游客,园方也得赔钱。
现在出了这种暴力倾向事件,一句“清退”就想平息舆论,怕是把游客当成了傻白甜。
三、培训走过场,服务意识“断层”早有伏笔
翻看方特的回应,除了甩锅第三方,就是强调“对全体员工进行专项培训”。
可这话听着怎么有点耳熟?
每年景区出事,最常见的整改措施不就是“加强培训”么?
但问题在于,这类培训往往停留在“签到表”和“拍照留痕”上。
比如让员工背诵服务手册,却没人教他们遇到冲突时该怎么处理情绪;
安排礼仪课程,却忘了基础的应急沟通技巧。
这次涉事员工的反应就是典型例证:
被水枪喷到是多大的事?
真要是服务意识到位,最多笑着躲开或者喊话提醒。
可对方偏偏选择报复性攻击,说明在岗前培训时,压根没把“情绪管理”当回事。
更讽刺的是,这类泼水互动项目本就该预见到游客的“攻击性玩耍”,园方却连基本的防护措施都没做,出了事只会事后补锅。
四、呼吸性碱中毒不是“小题大做”,情绪失控真会要命
事情发酵后,有人质疑家长“太娇气”,不过是吵架而已,至于呼吸困难送医?
可医学常识告诉我们,这种状况真不是装出来的。
所谓呼吸性碱中毒,简单说就是情绪激动导致过度换气,体内二氧化碳被快速排出,血液酸碱失衡。
发作时轻则手脚发麻、头晕胸闷,重则意识模糊、抽搐窒息,对有心肺问题的人来说甚至可能致命。
从现场视频看,家长和工作人员对峙时确实处于极度激动状态。
这种情况下,如果周围没有急救措施,比如及时用纸袋罩住口鼻调整呼吸,后果不堪设想。
景区作为人员密集场所,本该配备基础医疗设备和应急人员,但这类细节往往被忽视。
与其事后科普“怎么自救”,不如先把应急预案落到实处。
五、票务纠纷+暴力事件,方特的服务链条全断了
更值得警惕的是,就在这起事件发生前几天,方特刚被曝出票务欺诈问题。
有游客反映,通过抖音直播间买了68元门票,到现场却被要求补差价到99元,否则不让入园。
多名游客被迫额外付费,还有人被高温暴晒到中暑。
这种“低价引流、现场加价”的套路,和某些不良商家的促销手段如出一辙。
票务问题和服务态度看似是两码事,其实暴露的是同个病灶:
企业把利润看得比口碑重,把管理成本转嫁给游客。
一边用虚假促销吸引客流,一边放任员工情绪失控伤人,这种“既要又要”的操作,最终只会透支品牌信任。
试想,当游客既担心被坑钱,又害怕被员工报复,谁还敢再来消费?
六、游客不是冤大头,文旅行业该醒醒了
这两年,各地文旅为了抢游客可谓八仙过海。
可当景区把心思全花在造网红项目、搞流量营销时,往往忽略了最基础的服务质量。
从厕所卫生到员工态度,从票务透明到安全保障,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才是决定游客体验的“最后一公里”。
就拿方特这事儿来说,泼水互动本是暑期热门项目,却因管理疏忽演变成舆情危机。
与其事后道歉,不如事前多下功夫:
比如严把外包员工入职关,上岗前必须接受冲突应对培训;
比如在互动区域安装监控,既保护游客也监督员工;
再比如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发生纠纷时能在5分钟内介入调解。
这些措施哪条都比“出事就甩锅”来得实在。
别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说到底,济宁方特这起事件,绝非个别人的“情绪失控”那么简单。
它暴露的是文旅行业长期存在的顽疾:
过度依赖外包规避责任、服务培训流于形式、应急管理存在盲区。
而这些问题的后果,最终都由普通游客来买单。
如今暑假正酣,各大景区又迎来客流高峰。
我们不是要求工作人员个个当圣人,但至少得守住“不伤害游客”的底线。
毕竟,再好的游乐设施,也抵不过一句恶语相向;
再美的风景,也盖不住一次暴力冲突。
希望方特这次真能痛定思痛,别再让“清退一个员工”成了敷衍了事的万能公式。
否则,丢的不只是一个乐园的脸面,更是整个文旅行业的口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