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9-02 04:36 点击次数:73

张东赫当选国民力量党魁,扬言推翻李在明政府

韩国政坛又上演熟悉戏码:新党首刚上任就扬言要把对手送进监狱,这已是本世纪以来第18次主要政党领袖直接使用“清算”口号。 政治报复的轮回仿佛成了标配流程,连民众都开始用“监狱总统”调侃青瓦台的主人们——数据显示,近三十年历任韩国总统结局中,入狱或遭遇监禁的比例高达64%。

国民力量党新当选党首张东赫在就职演说中直言不讳:“我们必须终结李在明政权的高压统治”。 这句话仿佛是从历史剧本里抄来的台词。去年尹锡悦政府刚以贪污受贿罪名对李在明发起调查,最终导致其被拘押;而时间再往前推,李在明所在阵营同样曾发誓要将尹锡悦“送上审判台”。

这种你送我进监狱、我送你吃牢饭的戏码,在韩国早已不是新鲜事。 更讽刺的是,当年李在明曾带头绝食抗议,痛斥尹锡悦“亲日卖国”,指责其对日本过度妥协。 可等他真正掌权后,第一个外访目的地竟是东京。 他不仅主动拜会日本首相,还公开表态要深化日韩合作,这与他此前高举的抗日旗帜形成了荒诞对比。

民众的反日情绪长期以来都是韩国社会的重要基调。 民间组织“抵制日货运动”持续多年,不少商家主动下架日本商品,年轻人选择不去日本旅游。 但政治人物似乎活在另一个世界。 不论竞选时喊得多响亮,上台后却都不约而同走向亲日路线。 从金大中到文在寅,从保守派到进步派,几乎无人能跳出这个怪圈。

政治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循环与韩国财阀经济体系深度绑定。 日本资本长期深度参与韩国核心产业投资,任何实际执政者都无法忽视这一现实。 但政客们又需要利用民族情绪获取选票,导致出现了“嘴上抗日的都是候选人,转身亲日的都是当权者”的诡异现象。

青瓦台仿佛被下了魔咒。 每位新主角上台时都声称要“肃清腐败”、“打破旧秩序”,但最终自己往往成为被清算的对象。 朴槿惠当年以“创造新韩国”为口号当选,最终因闺蜜干政案被判25年徒刑;李明博打着“务实改革”旗号上台,卸任后却因受贿罪获刑17年。 现在轮到了李在明和尹锡悦的恩怨情仇。

这种政治斗争已经影响到司法系统。 检察官们被普遍认为具有强烈政治倾向,不同阵营上台就会更换检察系统负责人。 法律成了政治武器,监狱成了政敌宿舍。有民众讽刺说:“青瓦台最好直通拘留所,这样领导人卸任后搬家更方便。 ”

社交媒体上,年轻人用“韩国政坛轮回”标签吐槽这种现象。 一则获得十万转发的评论写道:“他们上台时都说要改变国家,最后改变的只有自己的住址——从官邸搬进牢房。 ”还有人调侃:“建议青瓦台和首尔拘留所建立直达通道,反正迟早要用上。 ”

政治学者认为,这种恶性循环源于韩国政坛的极端对立文化。 阵营之间不存在妥协空间,完全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每次政权更迭都伴随着对前政府的全面否定,政策连续性极差,最终受损的是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

但普通民众似乎已经麻木。 最新民调显示,78%的受访者认为“政治人物都是为了自身利益”,仅有12%的人相信政客们的承诺。 投票率持续走低,特别是年轻群体普遍对政治冷感。 有人说:“看他们演戏还不如看真的韩剧,至少剧情更合理些。 ”

现实比戏剧更荒诞。 在首尔光化门广场,同时会出现支持李在明的集会和要求逮捕李在明的示威,两边都声称自己代表正义。 同样的场地,上个月还在举行声援尹锡悦的活动,这个月就变成了要求调查尹锡悦家人的抗议。 标语牌内容没变,只是换了个名字。

这些闹剧背后是韩国政治生态的结构性问题。 派系利益高于国家利益,个人恩怨重于民生福祉。 当政治人物都在忙着把对手送进监狱时,谁来解决房价问题? 谁来处理就业危机? 谁来关心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的现实困境?

民众开始用脚投票。 最新数据显示,韩国移民咨询量同比上涨45%,很多家庭选择送子女出国留学并不再回来。一名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忙着互相送进监狱,我们只好把自己送出韩国。 ”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