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WTT中国大满贯混双赛后,镜头对准了王楚钦。记者刚开口,他却忽然侧身,手轻轻一抬,把话筒“让”向了身边的孙颖莎。动作很小,像饭桌上朋友间推让最后一块肉,自然得几乎没人立刻反应过来。
可就是这一秒的停顿,让无数老粉在弹幕里打出同一句话:“他们还是那个‘莎头’。”
这哪是抢镜头的时刻?分明是默契已刻进肌肉里的本能。孙颖莎曾在比赛中悄悄指导王楚钦“使劲发”,战术藏在呼吸之间。赛后记者追问那球怎么想的,她眼神一紧——怕他一不小心“供出”自己。结果王楚钦只说:“我就想发死他。”她低头笑了,肩膀松下来,像卸下千斤担。
他们从2017年亚少赛第一次搭档,到现在三届世乒赛冠军、巴黎奥运夺金,八年了。外人看的是比分,他们过的是日子。一左一右,一稳一冲,她的盾护住他的矛,他的冲为她撕开口子。输过,吵过,大比分落后过,可每次暂停回来,两人眼神一对,就知道该怎么打。
王楚钦说过一句让教练都动容的话:“剩下的比赛,都是孙颖莎带着我打。”这不是客套,是实话。奥运后久未合练,一上场却像从没分开过。央视主持人问他:“她的自信能传给你吗?”他答:“她让我踏实,所以我敢拼命。”
这世上最狠的不是杀招,是有人站在你对面,却和你心在一边。他们不让镜头,也不争功劳,赢了一起扛,输了互相补。这种情谊,早超出了“队友”两个字。
真正的默契,从来不是你说我听,而是你一个眼神,我就知道你要去哪。
所以啊,下次你和伙伴并肩做事,别总想着谁该出风头。有时候,一个后退半步的动作,反而让彼此站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