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毛主席比任弼时大11岁,两人同为湖南老乡,在任弼时读书期间,毛主席就已经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了。
之后在毛主席的引领下,任弼时赴俄勤工俭学,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两人之间,也因共同理想缔结了深厚的情谊。
主席常常去任弼时家做客,每次在看到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征时,总会亲切地唤她“老朋友”。
不管任远征怎么调皮,主席都不会生气,而在王家湾那段日子里,是任远征最难忘的时光......
主席叫任远征“老朋友”
1936年,红军正为第三次过草地做准备工作,这时,傅连急匆匆地找到了周起义,声音中带着几分焦急:
“小周,快,快收拾药包,任胡子(任弼时)的老婆从楼梯上跌了下来!”
原来,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本就怀着孕,身子弱,又在行军的路上不慎感染了风寒,身体愈发虚弱。
那日,她扶着梯子上楼时,不料脚下一个没踩稳,整个人失去平衡,从梯子上滑了下去,重摔在地,腹部传来的剧痛让她瞬间失去了站立的力气。
闻讯而来的众人迅速行动起来,合力将陈琮英抬回屋内,与此同时,傅连也引领着周起义火速赶到,孩子平安地降生了。
任弼时望着这个在征途中诞生的孩子,心中涌动着无限感慨与期待。
他决定为孩子取名为“远征”,希望孩子将来可以继承长征精神,遇到困难时可以无畏向前。
那时任弼时任红二方面的政委,陈琮英负责机要工作,两人都因繁重的革命任务而无暇顾及年幼的女儿。
任远征一直待在湖南老家,一直到1946年,10岁的任远征才被接到延安生活,与父母团聚。
那是她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她不知道“主席”是什么意思,对于这个称呼,她感到既陌生又好奇,每次见到主席,都会称呼他为“毛伯伯”。
1947年3月,党中央撤离时,年幼的任远征也跟着学校一起踏上了艰难的行军路,饥饿与疲惫如影随形。
这天,任远征看到一个孩子身上的衣服没了,便好奇地询问情况,原来那孩子太饿,用自己衣服去跟当地老百姓换吃的去了。
任远征也饿得不行,也仿照那个孩子的做法去换一口饭吃,行军的路上,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敢过多停留。
这天,大家正打算就地宿营,就看到一个通讯员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
“快跑吧,敌人已经知道你们就在前头了,不能在这宿营。”
孩子们吃不饱还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一听到敌人在后面追来,忍不住放声大哭,校长和老师也是急的不行。
任远征也不过才11岁,他看着大人着急的模样,虽然不太明白出了什么事,但心里也明白,这里不安全了,坏人来了。
关键时刻,还是林伯渠调来了部队,把身后的敌人给赶跑了。那时,主席还询问任弼时:“怎么没看到你的小女儿,她人呢?”
“她啊,跟着部队行军呢。”
“不得了,她也行军啊?那快派人把她接来。”
没多久,任弼时的两个女儿一同被接到了王家湾,在这住着的这段时间,任远征每天都能见到主席。
每次见到主席,任远征就感觉莫名亲切,也不害怕,一见面,她就会甜甜地喊主席“毛伯伯”。
这天,主席看到她后,没听到那声“毛伯伯”, 专门走到她面前询问:
“你怎么见了我不喊我呀?”
“我叫啦,我在外头的时候叫过的。”
一次,大人们让孩子们表演节目,任远征的姐姐有些腼腆害羞,不好意思在众人面前表演。
任远征倒是没有拘着,毫不怯场,大大方方地给众人表演,又是唱哥哥又是唱妹妹,主席这时也从窑洞出来了,看着任远征的表演,毛主席忍不住夸赞道:
“哎呦,这孩子真厉害,唱的还真不错!”
主席越夸任远征越起劲,自那以后,每当任远征出现,毛主席便笑称她为“老朋友”,每次看到她来,就会说:“老朋友来啦?”
水中的大朋友和小朋友
任远征和李敏、李讷、燕燕和二娃的关系都很好,她时不时地就会来找主席玩。
这年夏天,孩子们都放暑假了,任远征也就跟小伙伴们也就过来了。
这天,任远征和小伙伴经过主席的房门时,看到门是开着的状态,悄悄窥探进去,只见主席悠然自得地躺在床上,看着报纸。
孩子们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两人一左一右,轻轻却坚定地拽起了主席的胳膊,主席瞬间笑容满面:“我的老朋友来啦!”
“毛伯伯,您也太不像话了,太阳都晒屁股了,您还在睡懒觉。快起来,快起来。”
主席被逗乐了,假装懊恼地摇摇头,却难掩眼中的宠溺。
一天,主席正埋首于案头的文件之中,突然,一阵略显严厉的声音从窗外飘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主席放下手中的文件,好奇地走出房间,只见警卫员一脸无奈地站在院子里:“怎么回事啊?”警卫员闻言,赶紧跑了过去:
“报告主席,侯侯与毛毛这两个淘气,站在您的屋顶上玩起了“尿尿大赛”,我刚刚训了他们一通。”
主席听后,非但没有责备,反而大笑起来,用家乡俗语调侃道:
“我们家乡有句话,七岁八岁狗都嫌。”
二娃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也跟着重复起来:“哦!狗都嫌!狗都嫌!”主席却在一旁说道:
“可我啊,偏偏喜欢调皮的娃娃,聪明有出息。”
毛主席和孩子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玩水,主席专门将自己的稿费拿了出来修建游泳池。
本意是为了放松身心,不料却成了孩子们的“私有乐园”,每次警卫员都要与孩子们来一场“老鹰捉小鸡”的追逐大战。
刚赶走一个,只听“扑通”一声,另一个跳下了水;才捞起这个来,又有几个孩子开始了“躲猫猫”,怎么也抓不住,气得警卫员直跺脚。
不一会儿,主席出来了,一把抓住了任远征的胳膊:“老朋友,你们不去游泳,躲在这里干什么?”
任远征嘟着小嘴,委屈地指了指警卫员:“是警卫叔叔赶我们......”
主席见状,挥了挥手,带着孩子们一起游泳,走到泳池边时,主席拉着远征的手问道:“老朋友,会不会游泳?”
远征骄傲地说道:“我当然会,我还会‘跳冰棍’呢!”
话音刚落,远征“扑通”一声来了个干净利落的跳水,不一会儿,不知道躲在哪的一些小男孩儿们,也一个接一个地跳下了水。
主席一会儿蛙泳,一会儿蝶泳,但最令人称绝的还是他在水上休息,就那么平平地躺在水面上,也不下沉。
一旁的侯侯看得入迷,也学主席的姿势,但却屡屡失败,怎么也学不会,不一会儿就游到了主席身边:
“毛伯伯,你游泳真厉害,不过就是游泳的姿势不太好看,像孙猴子。”
说完就开始学起猴子的模样,主席被这一幕逗笑了,看侯侯也想学自己的“绝技”,就开始手把手的教他。
游累了,主席就上岸休息,有的孩子们还在水里玩,有的上了岸,围坐在主席身边。随后主席好奇地询问远征:
“你的名字是谁给你起的啊?”
“是爸爸给我起的,因为我是在长征路上出生的。”
“那你为什么不叫长征而叫远征呢?”
“不能叫长征,这样一来,您就分不清我和越南的长征书记了。”
这话逗得主席哈哈大笑,孩子们就这样和主席一起晒着太阳、聊着天。
我爸是个“要饭的”
毛主席家中虽有厨师做饭,但却严格按照标准来走,每一笔伙食开支都必须明细清晰甚至还亲自查账。
当家中迎来亲戚的探访,需要设宴款待时,毛主席也从不使用公款,而是选择从自己的稿费里扣。
主席很喜欢孩子,每逢周末,李敏、李讷从学校回来后,主席还会叫上任远征、燕燕和二娃前来一同用餐。
孩子们化身成了主席的“开心果”陪主席吃饭,这是主席平日里紧张工作之余,最放松的时刻。
主席的餐桌,简约而不失风味,饭菜多以家常菜为主,湖南特色风味的菜系,每餐必不可少的就是辣椒。
任远征的家离主席住的地方不远,走几步路就到了,那时陈琮英做得一手拿手好菜,尤其是湖南菜,更是让主席都赞不绝口,时常念念不忘。
有时候想吃了,主席就会派人前去“寻味”, 有时是一碗泡椒,有时是腊八豆。
而二娃的父亲,同样是一位烹饪高手,他制作的豆腐乳,香气四溢,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主席闻着味就去了。
李敏开玩笑地对任远征说:“我爸是个‘要饭的’,老是去你们家‘讨饭’,要完了还不够,还要把你妈叫到我家做腊八豆!”
一次午餐,当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辣椒炒苦瓜摆在桌上时,二娃鼓起勇气尝试了一口,随即眉头紧锁,挥手表示抗拒:“这味道,又苦又辣,不好吃!”
主席转过头,问道:“那你知道‘辣’字怎么写吗?”二娃边说边在桌子上比划:“左边一个‘辛’,右边一个‘束’......”
“那你们知道‘辛苦’的意思吗?”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有人说辛苦就是大汗淋漓地爬山;有人说辛苦的农民伯伯下地的辛苦劳作......
主席静静地聆听着,是不是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语重心长地说:
“你们说得都没错,正如我们今天吃的辣椒炒苦瓜,就是一个‘辛苦’,做人做事,吃一点苦是有好处的,不要总是只想吃糖......”
此外,毛主席还时常带着孩子们走出家门,亲近自然,一起去郊外采摘马齿苋等野菜。
尽管这些野菜入口略带涩味,但在主席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却变得异常美味。
结语
这些简单而纯粹的时光,成为了任远征心中最宝贵的记忆,即便在父亲任弼时离世后,主席对她们的关怀依旧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