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天豪孤情剑
最近美国又干了个“好活儿!当赏的事儿”。
据《联邦政府纪事》8月4日放出来的消息,美国国务院打算搞个“签证保证金试行计划”,听着挺唬人,说白了就是给部分国家的人赴美设了个“钱门槛”——申请商务或旅游签证,可能得先交一笔保证金,最高能到1.5万美元。这计划先试行一年,8月5日正式公布,15天后就生效。
为何要收这笔钱?美方说得冠冕堂皇:要是哪个国家的公民在美逾期停留率高,审查信息又不够“充分”,就可能被拉进“保证金名单”。金额分三档,5000、1万、1.5万,要是你签了证、进了境,却敢“违规”,这钱就直接被美国政府扣了。
说到这儿,估计有人好奇了:哪些国家可能“中枪”?目前名单还没公布,但看看过往数据,心里大概能有个数。像乍得,2023年B类签证逾期率快到50%,学生签证逾期率更是超55%;厄立特里亚前些年学生和交流学者逾期比例一度飙到75%;海地、缅甸的逾期率也不低,都在警戒线以上。这些国家,大概率会是首批“重点关照”对象。
美国打得什么算盘?无非是想靠钱“劝退”可能逾期的人,减少非法移民。但这招真能管用吗?
说句实在的,短期看,或许能吓住些经济条件一般的人。1.5万美元可不是小数目,对不少家庭来说是笔巨款,可能真就因为掏不起这笔钱,放弃赴美计划。但长远看,这招怕是打错了靶子。
非法移民的根源十分复杂,经济差距、战乱、家庭团聚需求,不是一笔保证金能解决的?真想留下来的人,要么咬牙交了钱赌一把,要么干脆绕开正规渠道,改走偷渡之类的歪路,反而给移民管理添乱。更别说,这政策只盯着商务和旅游签证,非法移民的路子多了去了,亲属移民、难民申请这些渠道压根没涉及,等于网只织了一半,漏网之鱼少不了。
这招不仅未必能“防住非法移民”,反而可能先把美国自己坑了。
先说钱,别以为能靠这招发笔横财。保证金收多少、能扣多少,全看涉及多少国家、多少申请者,还有逾期率。要是大家都怕了,申请人数暴跌,别说扣钱了,能收到的保证金都寥寥无几。就算真扣了些,跟可能造成的损失比,怕是九牛一毛。
再说说旅游业,这可是美国的“钱袋子”之一。
拉斯维加斯的赌场、纽约的摩天大楼、洛杉矶的迪士尼……游客少了,酒店空房率飙升,餐厅没人光顾,零售业冷冷清清,多少饭碗是端在国际游客手里。现在平白无故加一笔高额保证金,谁还愿意来?美国旅游协会都急了,说这会把潜在游客吓跑。数据也能说明问题,之前签证政策一收紧,国际旅客就降了快9%,酒店、餐饮、零售跟着倒霉,一年损失几百亿是常事。
更要命的是国际贸易和商业合作。商务人士想赴美谈合作,一看要先交笔“保证金”,怕是得掂量掂量:这生意还值不值得跑一趟?跨国合作讲究个顺畅,现在连人都难过去,面对面的洽谈少了,合作项目可能黄了;技术人员来不了,设备调试、售后都卡壳,供应链怕是要乱套。美国企业想找海外伙伴、搞技术交流,也得被这政策绊住脚,长期看,竞争力怕是要打折扣。
还有国际形象这回事。美国总说自己“开放包容”,结果搞出这种带国别歧视的政策,明摆着告诉别人“非我族类,交钱才行”。其他国家看在眼里,难免对美国的贸易和投资环境犯嘀咕,搞不好还会来个“对等报复”,到时候美国企业出去做生意,怕是也得处处碰壁,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说到底,这政策就是典型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想靠保证金堵非法移民,没抓到根源,效果注定有限;可对自己的旅游业、国际贸易、国际形象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费了半天劲,没解决问题不说,还把自己坑得不轻,这波操作,像不像典型的费力不讨好。
这世上的政策啊,从来不是拍脑袋就能成的。算不清利弊,只想着“一刀切”,估计又是一阵鸡飞狗跳,骂声不少,实惠没捞着,最后大概率是搬起石头再砸自己一次脚。特朗普这次,怕是又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