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西翼的空气里,总带着一种微妙的混合味道——新打蜡的橡木地板、古董家具散发出的温润木香,还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庄严感。
图片来源:美国之音
2025年8月12日,下午两点整,英特尔CEO陈立武被引入总统办公室。外面是闷热的华盛顿盛夏,蝉声与直升机声交织在一起;室内温度恰到好处,连空气流动都似乎经过精确计算。
特朗普站在窗边,背对着他,手里握着一份简报。那背影带着某种不容忽视的气场——几天前,正是这位总统,在“真相社交”上要求他“立即辞职”,理由是“高度的冲突”。
“陈先生,”特朗普转身,伸出右手,露出标志性笑容,“欢迎来到白宫。”
会面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结束时,特朗普对记者说:“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会面。他的成功和崛起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现年65岁的陈立武是美国公民,出生在马来西亚槟城一个普通的华人家庭。父亲是槟城一所中学的数学老师,母亲在家照顾四个孩子。家里不富裕,但父亲有一个短波收音机,是家中最贵重的物件。
有一天,收音机坏了。九岁的立武搬来小板凳,拿出螺丝刀,小心翼翼地拧开外壳——那是他第一次触摸到电路板。三天后,收音机重新响起,母亲在厨房笑着说:“你长大不是修东西的,就是造东西的。”
这种动手的冲动从未离开过他。十岁那年,全家搬到新加坡。这座港口城市的速度比槟城快得多:电子厂、造船厂、货柜码头昼夜运转。那是他第一次意识到工业与科技的力量。
高中毕业后,他考入南洋理工大学,主修工程学。在图书馆,他几乎翻烂了《集成电路原理》那本厚厚的教材。
一次校际科技竞赛,他带领团队设计出一款低功耗数字时钟——在当时是相当新潮的创意。作品获奖后,他萌生了出国深造的念头。
拿到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录取通知书那天,他在家楼下的小食摊吃了一碗鱼丸面,觉得味道特别鲜。
初到波士顿,是一个飘雪的夜晚。冷风钻进外套,他抱着行李箱走进宿舍,暖气片“咔咔”作响。他的室友是来自加州的电子系学生,看到他带来的电烙铁和元件盒时笑了:“你是来念书的,还是来开工厂的?”
MIT的课堂像是无休止的挑战赛。教授会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问题,然后补一句:“假设你的预算只有一半,你怎么实现它?”这种逼迫让他学会在任何技术设想里寻找商业化路径。
1980年代末的硅谷正进入黄金时代:摩尔定律仍在飞奔,个人电脑开始走进家庭,网络雏形初现。
1987年,陈立武辞去稳定的工程师职位,创办沃登国际(Walden International),专注高科技风险投资。
最初的办公室位于旧金山湾区一栋老旧的两层楼房里,只有二十平方米。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台二手电脑——这就是全部资产。
第一批投资对象,是几家默默无闻的半导体初创公司。他喜欢直接到车库里看创始人工作——闻焊锡的味道,听他们讲如何解决制程问题。
到1990年代末,沃登国际已经投出多家后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他的名字开始在硅谷投资圈传开:一个不怕押注早期技术的投资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楷登电子(Cadence Design Systems)陷入困境。作为全球三大EDA软件供应商之一,楷登技术实力雄厚,但客户流失、研发混乱、股价下跌。
董事会找到陈立武,请他出任CEO。上任第一天,他召集所有高管,把一摞客户投诉信扔在桌上:“先把这些问题解决,再谈增长。”
他削减非核心业务,重新整合研发团队,引入AI辅助设计工具。在他的带领下,楷登不仅恢复元气,还在AI芯片设计软件领域成为领跑者。
十三年后,楷登市值翻了几倍。他也被视为硅谷少有的能在技术与资本之间找到平衡的CEO。
作为投资人,陈立武在2000年代就看好中国芯片产业的潜力,投资了多家本土设计与制造公司。那时,中国市场对外资投资人极具吸引力:快速增长的消费电子需求、政策支持、成本优势。
这些投资带来了丰厚回报,也为他赢得了“中国通”的标签。
然而,在美中科技竞争加剧的2020年代,这段经历成了争议的核心。
2025年8月5日,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在一封致英特尔董事长的信函中对陈立武与中国公司的关系提出质疑。“陈先生据报控制着数十家中国公司,并持有数百家中国先进制造和芯片公司的股份。至少有八家公司据报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联系,”科顿在信中说。
根据路透社的统计,在2012年3月至2024年12月期间,陈立武向数百家中国先进制造和芯片公司投资了至少2亿美元。
科顿参议员还表示,陈立武在此之前是楷登设计系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而上个星期,该公司认罪,承认在未获得许可的情况下,非法向中国一所军事大学出售其产品,并将其技术转让给一家相关的中国半导体公司。他指出,这些非法活动发生在陈立武任职期间。
8月7日特朗普总统在“真相社交”上发帖说,这位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有“高度的冲突”并要求他立即辞职,说“这个问题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楷登电子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公司,主要为半导体和电子系统设计提供软件、硬件和知识产权解决方案。其客户包括全球的芯片制造商、系统公司、电子产品开发商等。该公司在台湾注册为益华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3月,陈立武出任英特尔CEO。那时的英特尔,挑战重重:在2纳米制程上落后台积电和三星;代工业务连续亏损;欧洲投资项目面临政策与成本风险;内部层级臃肿,创新动力不足。
上任四个月,他启动裁员、削减代工部门开支,取消在德国和波兰的工厂计划,并放缓俄亥俄州200亿美元的芯片工厂建设。
在一次内部全员会上,他说:“英特尔不能再用过去的节奏走下去,我们必须瘦身、聚焦、加速。”
8月7日,辞职要求的消息一出,英特尔股价短暂下跌。硅谷的高管群聊充满猜测:他会顶住压力吗?
陈立武没有公开反击,而是私下与白宫团队沟通,请求面谈。三天后,他走进白宫,与特朗普、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面对面。
他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投资历史、与中国公司的关系,并强调英特尔在美国制造业复兴中的不可替代性。
特朗普沉默片刻,说:“好吧,我会看看你的计划。”
会后,特朗普总统星期一下午在他的社交媒体平台“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发帖说,他与英特尔的陈立武,还有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以及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进行了会面。他说:“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会面。他的成功和崛起是一个精彩的故事。陈先生和我的内阁成员将会聚在一起,并在下星期向我提出建议。感谢你对此事的关注!”
英特尔的股价在星期二盘前交易中上涨超过了3%。
陈立武的管理哲学有三条:
1. 技术信仰——半导体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唯有技术领先才能长久生存。
2. 资本纪律——资金必须花在刀刃上,避免盲目扩张。
3. 全球视野——科技供应链是全球性的,孤立主义没有未来。
他在硅谷以务实著称:公司盈利不佳时,他会取消高档年会,把预算全部投入研发。
英特尔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先进制程的研发烧钱如流水;全球供应链仍面临地缘政治冲击;美国制造业复兴与成本效率的矛盾短期难解。
在一次高管会议上,他说:“我们不能选择风向,但我们能选择造什么样的船。”这句话被员工印在公司内部纪念T恤上,成了新CEO的非官方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