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晚,A股市场被一份公告刷屏:券商龙头中银证券的股东江西铜业,一口气抛出减持8334万股的套现计划,按当日股价计算,金额高达14.13亿元。
这还不是个例,同一晚,29家上市公司扎堆发布减持公告,其中18家减持金额超1亿元,单日减持总规模创年内新高。
一边是券商高喊“牛市起点”,指数突破3700点;另一边,大股东们却在人声鼎沸时默契地按下“收割键”。
中银证券年内暴涨90%、一鸣食品股价翻倍、明微电子清仓式减持5.66%……这些被市场热捧的牛股,股东们却在股价高位果断套现。
令人警惕的是,7月以来已有超670家公司发布减持计划,8月前两周套现470亿元,同比激增62%。
数据不会说谎:当散户因牛市冲锋号跑步入场,大股东们正把筹码换成真金白银。
这场资本盛宴中,谁在狂欢? 谁在撤退?
单日29家公告,14亿套现只是冰山一角
8月21日晚间,中银证券发布公告:持股4.7%的股东江西铜业,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减持8334万股,占总股本的3%。
以当日收盘价16.96元计算,这笔减持将套现14.13亿元。
江西铜业并非首次减持,2022年6月至今,其已累计减持中银证券109.78万股,套现1461万元。
但这一次的规模,几乎是此前减持总量的100倍。
中银证券的案例只是当晚减持潮的缩影。
同一日,29家A股公司密集发布减持计划,18家拟减持金额超过1亿元。
例如半导体公司明微电子,股东计划通过询价转让减持622.84万股(占总股本5.66%),套现2.44亿元;消费股一鸣食品的三位股东联合减持3%股份,金额达2.61亿元。
若将时间拉长,减持规模更为惊人。
Wind数据显示,7月1日至8月17日,已有670余家上市公司发布减持公告。
仅8月前两周,重要股东套现规模就达470亿元,同比激增62%。
而2025年至今,A股累计减持金额已突破3800亿元。
谁在减持? 实控人、创投基金成主力
本轮减持潮中,控股股东和实控人成为主力军。
8月14日,宇环数控实控人许世雄计划减持155.8万股,套现3388万元;
有友食品实控人赵英一个月内减持3%股份,拿走1.51亿元现金;
隆华新材董事长韩志刚半年内第二次启动清仓式操作。
创投基金也在高位集中撤退。
以佰维存储为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计划减持922.53万股,按当日股价测算套现约6.15亿元;德福科技的股东拓阵基金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4.04%股份,金额达6.26亿元。
减持的板块分布同样鲜明。
电子、医药、新材料等前期涨幅最高的板块成为“重灾区”。
例如年内涨65%的博济医药减持1.39亿元,涨165%的一鸣食品减持2.61亿元,游戏股吉比特减持1.11亿元。
万能理由背后,高位套现才是真相
几乎所有减持公告都标着“股东自身资金需求”的官方理由。
但若细看数据,减持行为与股价涨幅高度重合:
中银证券年内涨90%,近三个月涨65%;
华业香料年初至今涨50.52%,实控人华文亮减持3%股份套现6600万元;
明微电子年内涨65%,股东却选择清仓5.66%股份。
少数公司给出另类解释。
红墙股份实控人刘连军减持是为“回馈家乡建医养结合养老项目”;
阳光电源高管则在一个月内两次组团减持,副董事长顾亦磊等4人减持0.02%股份后,高级副总裁赵为等5人又减持32.97万股。
温和试水、大宗交易与清仓警报
股东们的套现手法呈现三类典型模式:
温和减持(<1%):如吉比特股东减持0.347%(金额1.11亿元),探路者股东减持0.5%,这类操作多为测试市场承接力。
大宗交易主导:中银证券的3%减持中,大宗交易占比达67%(5556万股)。
这种方式可减少对二级市场股价的直接冲击,接盘方多为机构投资者。
清仓信号(>5%):明微电子股东减持5.66%,突破5%的警戒线。
此类操作易引发跟风抛售,通常暗示股东对公司控制权或基本面预期变化。
散户接盘压力与政策博弈
密集减持对市场造成双重压力。
一是实际抛压:8月14日单日近30份减持公告,二级市场需消化百亿级筹码;二是情绪冲击,尤其清仓式减持,可能引发中小投资者恐慌。
例如明微电子公告后,股吧出现“大股东跑路,散户快逃”的密集讨论。
监管层已试图规范减持行为。
2024年5月出台的减持新规要求:破发、破净或未达分红标准的企业不得减持;对“离婚减持”“转融通出借”等绕道行为全面限制。
新规实施一年来,违规案例减少,但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等合规路径仍为股东留下操作空间。
专家刘纪鹏曾提出更严格方案:上市公司分红额未达IPO募资额时,大股东不得减持;减持价不得低于发行价;协议转让的接盘方需锁定2年。
但这类建议尚未转化为政策。
三类减持必须警惕
面对减持潮,三类信号需重点规避:
高位+高比例减持:涨幅>50%且减持比例>3%(如中银证券);
清仓式减持:比例>5%或导致实控人变更(如明微电子);
业绩下滑期减持:口子窖实控人在白酒行业寒冬中减持1.67%股份,套现3.4亿元,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
相对安全的标的需满足两条件:一是低比例减持(如吉比特减持0.347%),二是基本面稳健(市盈率<20倍或业绩增长>30%)。
大宗交易溢价接盘也可能暗藏机会。
例如博济医药1.39亿元减持通过大宗交易完成,若接盘方为机构,可能酝酿二次炒作。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