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7-19 00:08 点击次数:57

德国乱局频发,默克尔政策遭吐槽,未来政府面临重重挑战

这几年德国的情况真是一锅乱炖,特别政府那边,内讧像过年放鞭炮一样频频响,政策搞得跟天气预报一样忽晴忽雨,老百姓看着都直摇头了。

不少人把怨气都撒到前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身上,觉得她当了16年领导,把德国给弄得跌进了坑里。

这话说得有点土,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梅姑在的时候,德国就像是个稳重的大叔,经济也蹦跶得不错。但她一走,问题像打了鸡血似的,全都冒出来,跟火山喷发似的!

她留下的那些“宝贝”,包括难民政策、能源大变革和政治空档,直接导致了德国政府的一团糟。

咱们来好好琢磨琢磨,这事儿到底是个啥情况?

提到默克尔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事儿,那非2015年的那场难民风波莫属了!

那会儿叙利亚打仗打得乱七八糟,中东和北非的难民像开闸的大水,往欧洲涌去。

默克尔一拍桌子,说:“咱们这事儿搞定!”

“咱能搞定这事儿!”

从2015到2016年,德国一口气打开了大门,迎来了超过百万人来避难!

这数字在欧洲可谓是独树一帜,德国一下子成了难民问题的“主阵地”。

开头那会儿,默克尔这决定看着像是个高大上的道德楷模,德国人就觉得自己特别有面子,像个老大的样子。

没过多久,麻烦就自己送上门来了!

一百多万个人像潮水一样涌进来,房子、学校、医院全都挤得喘气!

好多难民根本听不懂德语,文化差异那是大得很,想融入社会简直是难比登天!

2015年除夕,科隆火车站外几个北非和中东的小伙子搞得德国家伙们心里直打鼓,传闻他们在搞偷鸡摸狗的事儿!

这事情真是把大家的火气点燃了,纷纷在那打听:这政策到底是帮人还是给自己添乱啊?

自那之后,德国的社会就像被夹在了两片面包中间,难以逃脱!

一边有人心肠软,觉得接难民是天经地义的责任;另一边有人捏着钱包,担心安全和资源,直呼默克尔这人有点儿傻!

抗议活动开始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社交网络上骂声连连,默克尔的支持率在2016年直接掉到45%,简直是她当总理以来的最低分。

难民潮给那些极端右派党派送上了一份奇妙的“节日大礼”!

德国选择党(AfD)本来就是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结果在2017年选举中竟然拿到了12.6%的选票,飞速闯入了联邦议院,让人目瞪口呆!

二战结束后,德国的极右翼从来没这么放肆过。

AfD对难民问题是死死咬住不放,口口声声反移民、反默克尔,尤其在东德那边特别受到欢迎。

到了2021年选举时,他们的票数有点儿降了,还是稳稳当当地撑着呢。

2023年黑森州的选举结果显示,AfD竟然拿下将近20%的选票,说明群众对的日子真是无话可说呀!

接待难民可不是光嘴上说说,好玩儿的得让钱包也跟着跳舞才行!

2016年,德国政府花了200亿欧元给难民项目,2017年涨到230亿欧元,盖房、办学、教语言、看病,啥都得钱!真是花钱如流水啊!

当时德国经济还挺硬朗的,后来疫情来了,经济掉头走下坡路,这些开支就成了个累赘。

老百姓见到钱袋子瘪了,难免心里嘀咕:这银子花得值不值啊?

遇到这一堆麻烦,默克尔可不是只坐那儿吃瓜的!

后来她把边境收得紧紧的,还跟土耳其搞了个协议,把难民往欧洲的路给堵上了,顺便希望欧盟其他国家也来帮忙减轻点儿压力。

这些办法一点用都没有,国内还是闹得不可开交!

2018年,她自己都说,难民政策是她当总理的最大麻烦,但她照样毫不犹豫地加了一句:“要是再来一次,我还是这么干!”

这话听着是个道理,可老百姓可不高兴了,觉得她死脑筋,没赶紧停住车。

除了那些逃难的人,默克尔的能源计划也真是让人抓狂!

2011年福岛出事后,那个女老板一声令下,德国的核电站统统打包走人,到2022年就把核电全部踢出门了。

这决定那会儿捞得很,环保的朋友和绿党都欢喜跳脚。

时间一久,毛病就显出来了。

核电一停,德国得赶紧想个新招,找个替代的能源咯!

可再生能源像小乌龟一样跑得慢,德国只好依靠煤炭和天然气这个老兄撑着场面。

咋说呢,碳排放就像打了鸡血,越往上飞!到2020年,烧煤发电居然还占了23.4%,这可真是个大乌龙呀!

这简直跟德国嘴里说的“能源大变身”背道而驰,环保承诺就像放屁一样,全是空话!

核电一去不复返,电力市场就像被摔了的锅,价格噌噌往上飞!

2022年,德国的工业电费飙到了每千瓦时0.35欧元,跟法国的0.15欧元相比,简直就像天上掉下来的大白菜!

企业花钱掉进了深坑,竞争力变得跟猫咪一样软,连普通家庭的电费也贵得像买黄金!

有人瞧不上:“咱们有一身核电的本事,偏偏花大钱去买法国的电,这不是给自己添麻烦吗?”

最糟糕的是,核电一走,德国对俄罗斯的天然气就像粘豆腐一样,越离不开越紧。

2021年,咱们大伙儿的天然气,有一半多都是从俄罗斯那边拉过来的!

2022年俄乌开战,俄罗斯一停供气,德国当场愣了!

政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把煤电厂重新开工,还让几座核电站多跑了几个月,这不就是自打嘴巴嘛!

能量问题搞得乱七八糟,经济也跟着闹心!

梅克尔的能源政策当下看起来像捡了个便宜,长远一看,这不就是把德国推向了个大壮坑嘛!

电费贵得离谱,能源安全像个漏水的水桶,环保目标就像躲猫猫一样从来没见过,后来政府追着这摊子擦屁股!

政策像小孩儿玩摇摇车,老百姓和企业都 dizzy 了,谁敢大手一挥投钱啊?

默克尔当了十六年首脑,德国人早把她当成了“定心丸”似的依赖。

她2021年一走,政治界就像丢了个大的主心眼儿。

她的政策不仅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麻烦,还把德国的政治搅得一团乱。

2021年大选结束后,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凑成了个“红绿灯”联合政府,奥拉夫·朔尔茨当上了总理。

可这三伙人自打开始就拿大盆在外头撒尿,根本一起不成个热闹。

绿党想搞环保,自民党盯着赚钱,社民党就在中间当调解员,忙得不亦乐乎。

最终呢,政策天天打飞机,内部争吵连绵不绝。

比如说2022年,绿党经济大臣罗伯特·哈贝克搞了个新能源转换大计,一下子把企业吓得不敢动弹了!

自民党的钱袋子守得紧,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义无反顾地说:“不准乱花钱!”

两边在钱上斗得不可开交,政府就像一锅不知道该煮啥的杂菜。

外交上也是乌龙一片啊!

绿党的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当外交部长,对中国的态度可真是不带水分,2023年她到中国一趟,老是扯人权的事,结果把人家惹怒了。

德国的商人们慌了,生怕自己的钱袋子受影响!

朔尔茨急匆匆地跑去中国和稀泥,结果政府里面那点矛盾人人皆知。

到2024年11月,“红绿灯”政府因为钱不够,彻底玩脱了!

朔尔茨把林德纳撵了,联合政府散伙了!

2025年2月提早投票,基民盟和基社盟把票赢了,跟社民党一起组了个新政府。

弗里德里希·梅尔茨在5月当上了总理,嚷嚷着要把德国的局势给搞稳定!

这新一届政府摊上的还是默克尔留下的老锅啊:难民进不来、能源搞不定,财政还天天捉襟见肘。

再加上那个极右的AfD还在那儿晃荡,大家心里都不痛快,新总理的日子真是难过得像捏泥巴。

默克尔在2021年12月辞职后,就像个隐形人一样,几乎没人再提她的事了。

她在柏林附近的地方混日子,悄咪咪得跟啥都不沾边,偶尔被人抓拍到提着布袋去菜市场逛。

德国人对她的看法像炒鱿鱼一样,分成了俩截儿:一部分人夸她当家16年,真是个顶梁柱;另一部分人骂声一片,把国家搞得乱七八糟,等着收拾烂摊子。

老实说,默克尔其实没啥坏心眼,她的政策大多是出于好意。

在难民乱局里,她想着要显摆一下自己的善心,而停用核电也是迎合大伙儿的想法。

这帮人干事儿时没考虑未来的账,还不够灵活,简直是浪费窝里的一窝蛋!

这帮难民政策把大家整得乱七八糟,能源政策更是让钱包瘦得像秸秆,政治上她一走了之,接班的连个影子都没。

德国政府搞得一团糟,这锅真是她那16年之前给料理出来的!

德意志现真是一团糟,这地方的底蕴可不一般,文化、科技、工业都相当厉害!

能不能摆脱这麻烦,全靠新一届政府的本事了!

难民得找个长计,别光瞎折腾;能源这块儿呀,要环保和赚钱两手抓;政治上少啰嗦、争吵,多团结、达成共识才行!

全球经济摇摇晃晃,地缘政治也是一团乱麻,德国要是想继续当欧洲的老大,得赶紧找稳当的办法!

默克尔把德国拖进了个大坑。

这话有点大了,她挖的坑真心不小啊!

这摊子麻烦,不光是她一个人的责任,但没她的参与也难以想象。

新班子要是能吸收点经验,别老在泥坑里打转,德国也还不至于完蛋。

#夏日图文激励计划第二期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