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CBAM 碳排放报告填写指南与避坑要素
一、核心规则与 2025 年关键调整
覆盖范围2025 年 CBAM 覆盖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氢六大行业。企业需通过欧盟 CN 编码(8 位)确认产品是否在清单内,注意 CN 编码与全球 HS 编码(10 位)的差异。例如,冷轧钢板的 CN 编码为 7209.15.00,而 HS 编码为 7208.10.0000,填报时必须以欧盟清单为准。
注册与资质
授权申报人资质:2025 年起需在欧盟 CBAM 平台申请该资质,中国企业的信用代码需添加国家前缀(如 CN914000001MOXF00T),否则可能因格式错误被驳回。
#CBAM注册流程:访问欧盟注册页面创建账户,完成双因素认证(需下载 EU Login 移动应用),并提交企业贸易资质及历史出口数据。
数据提交要求
报告周期:过渡期(2025 年)需按季度提交,截止时间为每季度结束后 1 个月内(如 Q1 报告须在 4 月 30 日前完成)。
模板使用:强制使用欧盟《CBAM communication template》,包含子表 A-E,需完整填写企业信息、排放数据、产量分配逻辑等。
XML 格式:文件需精确匹配欧盟 CN 编码,避免因编码错误导致系统校验失败。
二、数据收集与核算要点
排放范围
直接排放:包括燃料燃烧(如炼钢焦炭消耗)、化学反应等。
间接排放:外购电力需按原产国排放因子计算(如中国电网因子为 0.5703tCO₂e/MWh),或使用欧盟默认值。
供应链追溯:若原材料(如钢材、铝锭)碳排放占比≥20%,必须提供供应商核查数据,否则欧盟将按默认值(可能高于实际 15%)征税。
数据准确性
避免默认值:2024 年 7 月起,若无法获取供应商实际数据,需在报告中勾选 “无法获取实际数据”,并在 “附加信息” 栏详细说明原因,同时上传采购合同、沟通记录等证明文件。
电力因子更新:定期检查欧盟更新的排放因子数据库,确保使用最新数据。
三、避坑要素与合规风险
编码与格式错误
CN 编码匹配:严格对照欧盟《CBAM 产品清单》确认 CN 编码,避免因编码错误导致报告被退回。例如,铝制品可能涉及多个 CN 编码,需逐一核对。
XML 文件校验:确保文件结构与平台模板完全一致,特殊符号(如中文标点)可能导致系统解析失败。
时间管理
提交截止日期:2025 年取消延迟申报功能,逾期将面临 10-50 欧元 / 吨 CO₂的罚款。建议设置内部提醒机制,提前 2 周完成报告提交。
过渡期缓冲:前两次报告可在 2024 年 7 月 31 日前修正,但 2025 年所有报告均需一次性准确提交。
供应链管理
数据共享协议:与供应商签订碳排放数据共享协议,建立绿色供应链数据库,优先选择绿电认证供应商(如持有 I-REC 证书)。
前体产品追溯:若使用 CBAM 管控产品作为原料(如进口钢材),需在子表 E 中填报上游供应链的隐含碳数据,否则可能被视为数据缺失。
资质与验证
授权申报人资质:2025 年未完成资质申请的企业,2026 年将无法提交报告。建议在 2025 年 Q1 前完成申请。
第三方验证准备:过渡期虽无需核查,但企业需在 2025 年建立数据台账,确保 2026 年强制核查时数据可追溯。
四、中国企业特别注意事项
碳价差异中国碳价(2030 年预计 200 元 / 吨)与欧盟碳价(当前约 146 欧元 / 吨)的差距可能推高出口成本。例如,钢铁出口成本或增加 900 元 / 吨,需提前通过绿电采购、低碳技术升级(如电炉炼钢)对冲风险。
信用代码格式中国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需添加国家前缀(CN),且避免空格或特殊字符。例如,正确格式为 CN914000001MOXF00T,错误格式可能导致注册失败。
数据保密通过 CBAM 平台传输的敏感数据(如生产工艺参数)可启用加密功能,仅授权申报人可见,避免商业信息泄露。
五、工具与资源支持
官方工具
欧盟 CBAM 平台提供《填报用户手册》《缺省值表格》等下载,内含数据归因路径与 GHG 量化方法。
使用平台内置的 “自我评估工具” 可提前校验数据逻辑,减少正式提交时的错误。
第三方服务万泰认证等机构提供申报技术支持、EPD 认证及供应链碳数据核查服务,帮助企业应对复杂的合规要求。
六、行动建议
立即行动
登录欧盟 CBAM 平台完成注册与资质申请,下载最新模板启动数据收集。
与主要供应商签订碳排放数据共享协议,建立季度数据更新机制。
长期策略
投资低碳技术(如绿氢制备、CCUS),申请国际绿电认证,降低产品隐含碳强度。
关注 2025 年下半年欧盟对化工、塑料行业的评估结果,提前规划扩展行业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