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国海军下水军舰总吨位13.8万吨,超越中国海军的11万吨,引发全球关注。过去十年,中国造舰规模八次称霸全球,美国仅两次领先。是什么让美国军工在二战时成为“民主国家的军工厂”?如今为何难以重现昔日辉煌?
1941年12月7日清晨,珍珠港的平静被刺耳的警报声打破。日本战机俯冲而下,投掷的炸弹在军舰上炸开,火光冲天,浓烟遮蔽海面。美军士兵迅速冲向防空炮位,炮火声与飞机的轰鸣交织,甲板上散落着碎片。这场突袭迫使美国全面投入二战,唤醒了沉睡的工业巨兽。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迅速行动,12月8日在国会发表演讲,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他下令军工厂延长工时,法定最低工作时间定为每周48小时,实际操作中,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一周7天,三班轮换。工厂内机器昼夜运转,齿轮摩擦声和金属撞击声不绝于耳,蒸汽弥漫,空气中充满机油和焊接火花的气味。
军工生产迅速提速。坦克装配线上,20万名工人手持扳手和铆枪,汗水滴落在钢板上。二战期间,美国建造了155艘航母,包括27艘重型航母、11艘轻型航母和117艘护航航母。其他舰艇包括10艘战列舰、48艘巡洋舰、355艘驱逐舰、498艘护卫舰和203艘潜艇。陆军和空军装备同样惊人,共生产约88410辆坦克、超过30万辆装甲车和324750架飞机。1944年,美国军工产能超过德国、日本、意大利三国总和的两倍,成为盟军胜利的支柱。
民营企业成为军工生产的中流砥柱。窗帘厂、五金加工厂和铁皮厂被迅速整合,纳入军工体系。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巨头承担了核心任务。1941年,福特公司在密歇根州投资兴建柳树跑工厂,占地广阔,厂房内钢梁高耸,传送带绵延数百米。工人站在高架平台上,组装B-24重型轰炸机的机翼,螺丝拧紧的节奏如同鼓点,每64分钟一架轰炸机下线。工厂灯火通明,引擎吊装时发出低沉的机械声,福特共生产8682架B-24,单月最高产量达650架,震惊航空业界。
克莱斯勒公司暂停民用汽车生产,底特律工厂内,工人推着装满零件的手推车,忙碌在坦克装配线旁。克莱斯勒一家生产超过25400辆坦克,相当于德国全国坦克产量。通用公司业务覆盖更广,芝加哥工厂内,工人操作车床,加工航空发动机,传送带上堆满卡车零件。通用生产854000辆军用卡车、206000台航空发动机、198000台柴油发动机、38000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13000架飞机。企业间竞争激烈,技术共享推动效率提升,军工利润投入研发,反哺民用工业,形成高效循环。
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援助盟国。英国获得312亿美元物资,占总援助的60%,包括大量舰艇和飞机。苏联获106亿美元援助,包括超过12000辆坦克。中国获得8.25亿美元援助,主要为武器和物资,规模远小于英苏。1941年前,美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提供钢铁和石油,支撑其战备。珍珠港事件后,这种贸易终止,美国集中资源对抗轴心国。
2023年,美国海军下水军舰总吨位达13.8万吨,超越中国的11万吨。从2014年至2018年,中国造舰规模连续五年全球第一。2019年,美国造舰吨位达22万吨,中国为20万吨,差距缩小。2020年至2022年,中国重新领先,过去十年中有八年占据首位。二战时,美国军工产能冠绝全球,依靠加班、民转军和充分竞争。罗斯福下令每周56小时工作制,机器24小时运转。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等企业转型军工,坦克、飞机和舰艇产量惊人。竞争机制和军民融合推动技术进步,奠定工业霸主地位。
战后,美国军工逐步转型。1945年9月,日本投降,战争结束,军工厂订单减少,工人返回民用岗位。冷战期间,军工维持一定规模,但1993年国防部会议促进行业整合。麦克唐纳公司与道格拉斯航空合并,后被波音收购;北美航空与洛克韦尔合并,也并入波音;克莱斯勒剥离军工业务,汽车部分售给菲亚特;洛克希德与马丁合并为洛克希德·马丁;格鲁曼被诺斯罗普收购。
合并导致垄断加剧,企业外包生产,依赖海外供应链,稀土、拦阻索和隐身材料多从国外进口。军民分离和产业空心化削弱了军工根基,熟练工人失业,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下降。国防部摸底发现,美国已无法自产部分核心材料,军工难以重现二战辉煌。
#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