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最近身边聊天的话题全都变成了“股票”、“股市”那些事儿?我前两天去小区楼下买早点,摊主边给我摊煎饼果子边问:“老哥,这中信证券还能买不?”更搞笑的是,打车时那司机居然跟我聊起了中证1000指数!我妈平时只问我“吃了没”,现在也时不时地问我,怎么开户买股票。这……这波全民炒股热潮,要真说起来,简直跟我2015年刚踏入社会那会儿一模一样。
当年我兜里没几个钱,周围同事个个盯着股市,茶水间谈工作的少,谈“翻倍”“涨停”的多。结果呢?6月一过,股灾来了,我那点血汗钱几天里蒸发了超过一半。想想都心疼,但那时候真的是啥都不懂,凭一腔热血冲进去,简直找虐!我记得那年夏天,最难受的就是连续几天看盘看到头晕,最后电脑都想砸了。
咱们中国股民的特点说出来,估计你也深有感触——天性跟风,万一落后了,心里难受!你邻居炒股赚了,我肯定着急跟着试试;朋友朋友圈晒收益,不跟着买就怕错过。还记得我一个朋友,平时做事特别靠谱的样子,但一听他表弟一个月赚三万,立马憋不住了,跑来问我:“老王,你说我买白酒还是买新能源车?”我就直接问他,你真的懂这些吗?他说:“我管那么多,反正现在牛市,闭眼买都能赚!”你说,这不典型吗?
真实的股市就是这么残酷。当大多数人都想着轻松赚钱时,你就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股市里80%的钱流向20%的人手里,而且那些散户,估计连1%都不到。
说说我自己踩过的坑吧,太扎心了。去年,有个同事神神秘秘跟我说,“我听说某芯片股马上涨,赶紧买!”我信以为真,买完第二天就跌了7%。后来才知道,他所谓的“内幕消息”,其实是别人从股市群里传出来的,结果群主早卖飞了。内幕交易违法的,所谓消息早被玩腻了,散户听到的只能是个笑话。
还有那次追“元宇宙”概念股,2021年热得不得了,我看新闻一顿买,结果买完不到两周,概念一凉,股价开始暴跌,血亏20%才割肉。那感觉,真是心都碎了。市场这套路真多,先炒得火热,庄家悄悄撒腿跑,剩咱们一群散户傻傻接盘。
而我呢,曾经迷上研究各种K线图,画了乱七八糟的线,拼命盯着十字星、锤子线,买卖纯凭感觉。后来才懂技术分析,不是画几条线那么简单,是要理解背后真正的资金流向和大投资者的心理。别说我没告诉你,技术分析这玩意儿,真不简单!
说到股神,我有个发小天天朋友圈晒收益截图,动不动就几十万,一副战无不胜的样子。吃饭时还大方鼓吹:“这行情真不错,又赚了点。”结果哪天我无意间翻了他的截图,都是PS的!还有那辆看起来高逼格的车,原来是分期贷款,每个月还款压力大得不行。他拼命撑着这人设,就是靠卖“付费课程”和“内部消息”给人收钱。真是太假太假了!
真正的高手才不这么玩呢。我认识几个,他们赚钱低调得很,从不晒财富,也不随便推荐股票,心态稳得一匹。
聊聊我这几年的几个经验,分享给你:
投钱先得和自己生活匹配。我见过月收入一万多的朋友赌性极大,直接加杠杆炒股,震惊我了。那不是投资,是赌博!你要我说,亏钱睡不着觉,你就真得反思投入多少了。我现在的底线是:先保证生活必要开支,再拿10%到20%资金投资,心态可乐观多了。
别追热点,选你懂的。我是IT行业出身,偏爱科技股,虽然不是专家,但挺能判断技术真伪。你要是教育行业的,眼光放教育股;医疗的,医药股看看。盲目跟风,赔的只是自己。
自己得有“护城河”哦。我定了以下规矩:
- 绝不借钱炒股,借钱的别碰
- 不搞短线,至少三个月不卖
- 单只股票不超总资产20%
- 每月固定买指数基金,不管涨跌
- 牛市来别追高,反而得减仓保命
这些看似保守,却帮我躲过不少坑。你知道吗?刚上周看新闻,某个热门基金突然暴涨暴跌,我那会儿差点冲动买入,幸好回头想想规则,老实守原则没乱动。
股市最关键是独立思考。别人都说大牛市来了,你倒得保持怀疑;别人都低迷恐慌,你可以考虑慢慢接盘。记住:擦鞋的小哥都在谈股票时,市场快见顶了;坐出租的司机都骂股市了,可能底部快到了。
最后给刚入门的你提个醒,先从指数基金下手。沪深300或者中证500的ETF,每个月固定买点,持有3到5年。这样不用天天盯盘,不用纠结买哪只票,稳稳把握市场平均收益。等你耐心学了点基本功,再说挑个股的事儿。选股是门技术,要看财报、懂行业动向、分析管理层,不能随便听别人一说就买。
投资不是只有股市一种路子。我自个儿资产配置是30%存款(包括货币基金),40%指数基金加少数精选股,20%房产,还有10%投黄金或其他。这钱分散着摆着,风险自然就没那么吓人。
说到这,你可能想问:牛市这么诱人,为什么我要这么小心?我告诉你,真赚到钱,靠的就是时间和复利,投机投的是心跳,最后掉坑的还是普通人。
说到尾儿,听听你的想法?又或者你有啥爆笑的炒股故事?咱评论区见呗!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