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我昨天刷朋友圈刷到一片叫嚣声,直接让我愣住,你知道为什么樊振东要跑到德国去训练吗?不是说他能力不好不是说他心里不行,而是想告诉你中国乒乓球现在到底怎么了。以前那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冠军梦,哪怕你扛不住压力也敢硬扛,毕竟是真打出来的实力。现在呢?突然觉得,中国队的后劲越来越不行,老将们顶着压力,反而成了挡路的绊脚石。谁还闹得清楚,这帮人整天一整天想的不是怎么突破,而是怎么保持自己的饭碗。王艺迪、王楚钦、林高远、梁靖崑不是输了一次两次,是屡战屡败而还死性不改。明知道自己已经不行了,还要硬挺着跑去大赛,像是在堵住后辈们的上升通道。你说这好不好?原本靠实力说话,现在变成了靠“存活”拼人情。乒乓球不再纯粹靠能力取胜,搞得就连训练都变味了。
我知道有人会说:“现在大环境都这样,谁还能凭真本事说话?”但你仔细想想,看看这些所谓的“老将”,他们离开巅峰多久了?还拼那么多次大赛,途中制服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少?其实这和中国队的培育机制有关系。以前我们要拿世界冠军,是真正靠球技靠拼劲靠努力赢的,哪怕是奥运会决赛,一股脑子拼进去。现在倒好,国内资历深的老将一手遮天,上面还以为“经验值”比能力更重要。谁不怕老?可关键是,没人愿意敢冲锋,大赛上只要你是中国队的,排除障碍都能拿冠军,只要你有资格参赛。这样一来,世界冠军变得没有那么神圣,比赛的过程变得庸俗。有人说:“跟世界强队比,还是看能力。”但国内比赛封闭、视野有限,外国人几乎被拒之门外,哪个国家的队员不觉得奇怪?不让外国人参加中国比赛,连个“交流”都没有机会,中外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更让人无奈的是,封闭的环境还在鼓励队员只盯着身边的人研究。一到国外比赛,输的人才知道,原来外面风浪更大。你以为只要打败国内队就能拿冠军?别天真了,你会发现,只要见到外国队,十有八九就会打盹了。训练不到位,也封死了出国沟通学习的机会,就像是自己在围城里玩泥巴。一边是顶着老将的光环,明面上不停地说“支持新人”,私底下却不让他们成长。是不是搞得像是一个盛世,实际上泥潭深得要命?很多时候我在想,樊振东为什么要偏要跑德国?难道国内环境真糟糕到这种份上?中国队把培养放在一边,就想着靠点经验、靠几场胜利维持虚假的荣光。
你说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中国乒乓球的未来到底在什么地方?是不是越来越像个大厂,专门生产冠军的工厂?除了拿奖和名次之外,活动空间没了,真正的水平被封死了。能不能不装,反思一下?还是说,等着有一天,真正的强队都是靠“存货”拼出来的?到那时,能不能还敢说自己是世界第一,就都看别人脸色。大家都别装了,这比赛搞得就像个秀场,冠军都变成了概率游戏。你还信那一套“传统”吗?下次还看谁买账?我真就看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