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颜论进行时#
资金迁徙录:宽基失血,结构为王
A股市场正上演一场静默的资金大迁徙。传统宽基遭遇撤离,行业主题成为新宠。这场迁徙背后,是投资者结构的深刻变化,也是市场生态的重塑。
宽基ETF遭遇大幅资金流出
数据令人震惊。沪深300ETF单周流出34.5亿元,科创50ETF流出68.0亿元。这并非孤立现象。今年以来,宽基ETF整体净流出规模已达1730.48亿元。曾经的市场“压舱石”正被冷落。
规模庞大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年内失血174.63亿元。华夏科创50ETF更惨烈,份额缩水近三成。新星中证A500ETF也未能幸免,上市后规模大幅回落。
但影响各异。沪深300体量达1.3万亿元,数十亿流出影响有限。而科创50规模约1700亿元,同等流出意味着4-5%的份额消失。压力显而易见。
资金流向揭示市场新逻辑
资金在寻找新方向。行业轮动成为主旋律。
证券公司ETF吸金100亿元。机器人ETF流入10.9亿元。港股通互联网ETF一周流入53.9亿元。结构性机会凸显。
背后是投资逻辑的转变。经济复苏利好中游制造。政策预期支撑券商板块。AI革命推动通信产业。资金不再简单跟踪指数,而是深入细分领域。
“怕高都是苦命人”?未必。更可能是精明投资者的理性选择。
港股成为资金新聚集地
南向资金持续涌入。今年以来流入近1.1万亿元,创近年高点。港股通互联网ETF吸金87亿元。港股医药生物ETF流入82亿元。
估值优势明显。AH溢价处于历史低位。横向对比,港股对海外投资者仍有性价比。资金用脚投票。
恒生科技、港股创新药成为焦点。国际化视野的投资者正抢占先机。
“回本即赎回”现象背后的心理
一个有趣现象:回本即赎回。投资者承受长期亏损后,一旦回本便急于退出。害怕重蹈覆辙。
但这可能错失机会。以创新药为例,已有100%收益的投资者与刚入场者心态完全不同。前者能承受25%回调,后者可能早早离场。
“不追高就是成功的一半”。真理简单,实践却难。
未来的投资方向
市场在变。宽基作为“压舱石”功能仍在。但行业ETF的“进攻性”更受青睐。
科技成长企业上涨,传统行业回调。结构性行情中,精准布局比广泛撒网更有效。
美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黄金也不便宜。机会在哪里?或许在那些被忽视的角落。
资金永不眠。它只是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聪明的投资者懂得跟随趋势,而不是对抗潮流。
但记住:所有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