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里,战火骤然点燃!俄军发起了一场连续不断超过12小时的猛攻,把俄乌冲突爆发后基辅遭遇空袭的时间刷新成新高。
俄军连续12小时轰炸,造成多人伤亡。
泽连斯基抱怨不停,向西方呼吁提供更多援助。
泽连斯基在社交平台发了个视频,毫不遮掩地说,这次被炸得最惨的啊,就是普通居民的房子和民用设施。“这就是莫斯科的本意嘛——他们不追求和平,只盼着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袭击发生在乌美即将就900亿美元军售协议展开谈判的关键时期。俄罗斯在这个时候发动大规模空袭,显得格外明显——既是在向乌克兰施加军事压力,也是在向美乌的军售谈判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
与此同时,北约秘书长和泽连斯基的通话透露出个挺重要的信号,那就是所谓的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机制正默默扩展,意味着越来越多北约欧洲国家会出点子,向美国买武器,帮乌克兰添堵。
泽连斯基希望美国和欧洲能赶紧提供更多支持,早日帮忙解决问题。
这种“代购”式的军事援助,不但躲开了部分国家直接提供军援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还保障了美国军火商的利益,真是两全其美。
美国一夜琢磨之后,为乌克兰出了个“良策”。
就在基辅的战火还没有完全平息的时候,华盛顿传来了一条能够扭转局势的消息:美国正打算通过北约的伙伴向乌克兰输送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
要是这么一搞的话,从乌克兰边界发射的导弹,就能直奔莫斯科红场——这个场景可把克里姆林宫的高层吓得不轻。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挺有意思,他强调特朗普总统会做出对美国最有利的决定。
要是乌克兰军队配备“战斧”导弹,那可是可以直接打到莫斯科市区的呀。
这种说法背后,其实是对俄罗斯发出明确警示:要是战火再烧得厉害点,美国也不用怕会采取更激烈的军事帮扶措施。“战斧”巡航导弹作为美军的重要利器之一,在不少局部冲突中都展现了强大的威力。不过,有个焦点得考虑:乌克兰是否真的能把这个先进装备用得得心应手、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眼下的现实是,乌克兰军队缺少相应的发射平台,尤其是海上的发射设备。就算美国送来陆基的型号,乌军的官兵也得花不少时间去接受专业的培训,才能熟练操作。
俄方的回应就是一句:“没用的。”
虽然美乌两边热烈谈论着“战斧”导弹的援助问题,但克里姆林宫却意外地表现得挺开放——普京的邀请依旧有效,他随时准备在莫斯科接待特朗普。这样看似矛盾的说法,其实也反映出了目前形势的复杂微妙。
普京依然发出邀请,希望特朗普能来俄国走走。
俄罗斯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的回复挺耐人寻味的:一方面他强调“没有啥灵丹妙药”能扭转前线形势,另一方面又说正在“认真研究”美国的行动。这种看似平淡的说法,背后可是藏着点儿弦外之音啊。
俄方比较关心的核心点在于:要是“战斧”导弹真的部署完毕,谁来按下发射按钮?是美国军方直接指挥,还是乌克兰自己来操作?
这问题的答案一出来,可就直接关乎俄罗斯会怎么反应。就军事来说,就算乌克兰拥有了战斧导弹,它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还得打个问号。
所以,这次“战斧”事件,更像是一场精心制造的心理战。美国释放这个信号,既是在给俄罗斯施加压力,同时也在为接下来的谈判铺垫筹码。反过来,俄罗斯也在通过外交方式试图缓解这种潜在的威胁。两边都在下一盘大棋,而这盘棋的战场,就是整个乌克兰的局势。